民们争那一线生机。
“多谢马统领。”
老汉带着一家人朝山上走去。
山路走了没五百米,便看到了粥铺。
李二牛大声道:“一人一碗粥,半张饼。喝完粥后,不可停留,饼子留着上山吃。”
随着越来越多合格的难民登记,也有不少不达标的难民被筛除。
他们来到了商道设粥点。
“去前面领粥,喝完粥立即离开,不可停留,给后来人腾出喝粥的地方。”
“哎……”
“他们能不能活下去,就看天意了。”
“还是咱们太弱小,若寨中粮食能有个百万石,将这些人全收下也不是问题。”
黑龙寨的人多数出身农户,虽心中不忍,却也无能为力。
翌日清晨。
马三见黑龙寨的人都熟悉了流程,且有人替班,他便打着哈欠回到了寨中。
“寨主。”
马三来到秦凡房间,手中将昨夜的登记表递出。
秦凡大体瞥了一眼。
登记的人大多都是义军家属,至于官兵家属,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少的可怜。
一千户登记的人家里,只有三四户官兵家属。
这并不是说北黎顾大局,为兵属做好了生存保障。
而是潜龙山位处幽州和蓟州交界,幽蓟两州又与乾虞二国交界,边陲之地的兵属本就不多,所以从潜龙山逃难的人群中极少有兵属。
兵属逃亡的方向,大多是朝义军和朝廷打的激烈的中心地带迁移。
当然。
无论是近代还是古代,但凡逃难的家属,几乎都是兵卒。
至于当官的?在仗还没打之前,就把他们家属给安排到安全且繁华的区域了。
马三喝了一口水,轻声道:“寨主,你说义军和朝廷都打成这样了,幽州军和蓟州军竟然还不去支援。”
“不是他们不想支援,而是边军不能动。”
秦凡放下登记名单,迈步朝屋外走去,“所以我才说朝廷根本没时间搭理咱们。不仅北黎如此,乾虞两国也好不到哪儿去,但不论三国境内打成什么样,一旦谁先动了边军,那谁便会最先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