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儿臣明白你的担忧,你无非是觉得十税二对于商人而言实在太重,肯定会引起商人们的强烈反抗。”
“而这也正是儿臣接下来要说的事情。”
“虽然当年太祖定下了三十税一的政策,但您我都清楚,下面的官吏实际收取的应该是十税一甚至更多。”
“到了如今,税收变得更加复杂,儿臣此前做过一番调查,发现如今大明真实的税收早已超过十税二。”
“您肯定要问了,为何税收如此之高,却不见有人上报或者有商人反抗?”
“原因也很简单,这是因为大明的税收主要针对小商小贩,而那些真正需要缴税的大商人却并不交税。”
“他们与当地官府勾结,进而逃税或者少交税。”
“十税二针对的便是这些商人!”
“当然,儿臣也知道不能一概而论,所有的货物都收取十税二。”
“对于一些货物价值不足一两银子的可免税、十两银子以下的只征收十税一,总而言之,具体的还要根据情况而定。”
崇祯虽然觉得朱慈烺说的有点道理,但还是摇了摇头表示不同意。
但朱慈烺却不管崇祯,仍是继续解释道:
“而且,儿臣所说的十税二是商人们最终要交的总额,不再包含其他任何税收。”
“也就是说,商人从运输、到售卖完一批货物,全部加起来只需要交十税二的税,除此之外不需要再交其他税了!”
“这难道不比原来的税收制度好吗?原来的税收看似是三十税一,但到了目的地之后他们又要交其他税额,还要被底层官吏为难,最终要交的税可能超过了十税二!”
“当然,考虑到通过漕运转运的货物一般都是要运到陆地进行售卖的,所以这些货物在经过漕运时只收十税一的税。”
“等到了陆地之后再收取另外的十税一,这样也能防止漕运一家独大。”
崇祯都无语了。
心说有没有搞错,这不是一样吗?反正最终都是十税二!
一脸无奈的捏了捏眉心,崇祯这才开口道:
“依你所言,你不只是要对漕运的税收进行改革,而且还要对全天下的所有商税都进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