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崇祯一脸慎重的盯着自己,朱慈烺随即咧嘴一笑。
“儿臣要改商税,就从漕运开始!”
商税?漕运?
这两个词听的崇祯一阵愣神,毕竟在他看来,这两个词之前的关系好像不大。
也不怪崇祯这么想了,因为漕运每年收上来的税收不过也就十几万两银子而已,只占大明总税收的百分之一左右。
所以在崇祯看来,漕运只要能保证畅通、每年固定把南方的税粮运到京城来就已经不错了。
至于漕运所带来的额外税收,他其实并不是很在乎。
但既然朱慈烺这么说了,那他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于是乎,崇祯继续问道:
“仔细说说!”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提高商税!”
朱慈烺继续道。
崇祯并没有太过于惊讶,只是随口问道:
“你想要加多少?”
朱慈烺这次没有说话,只是伸出了两根手指!
崇祯有些无语。
“三十税二?就加这么一点税用得着搞这么神秘吗?”
朱慈烺咧嘴一笑。
“父皇误会了,儿臣的意思是十税二!”
什么?
听到这话的时候,崇祯顿时目瞪口呆,满脸的不可思议。
要知道,大明的商税在明太祖时期便已确定,即所谓的三十税一。
虽然最终收取的税收或许不止三十税一,但也绝不可能夸张到十税二的程度。
倘若真按此实行,那么当下面的官吏收税的时候,岂不是会演变成十税五?
也就是货物的一半都要上交给朝廷?
如此一来,那些商人们哪里还有活路?
明朝虽然重农抑商,但也没想过把商人往死里逼啊!
可真要是按照朱慈烺的方法收税,那天下必将大乱。
回过神来之后,崇祯赶忙摆了摆手道:
“不行不行,这绝对不行,你要是加个一两成,朕也就认了,可十税二是万万不行的。”
朱慈烺看到崇祯这般模样,心中只觉得好笑,但紧接着,他还是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