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 第111章 阿拉伯战马 大马士革刀 棉甲!(4/9)
为一种观赏植物而存在的,种植面积很小,没什么的实用价值。

    无他,这时代的人们,习惯了处理麻、丝等长纤维的材料。棉花这种短纤维的材料,就只有极为个别地区才能加工了。比如天竺某些地区,或许还有海南岛。

    之所以说“或许”,是因为赵朔不太确定。

    历史上记载的黄道婆,还得三十多年后才才出生。她得长大后,从黎族那里学到一些棉花的加工工艺,并且加以改进,棉花才正式传入中原大地。

    现在可好,扎尔杜什特直接给赵朔,从天竺带来了一些能加工棉花的工匠。

    而且,赵朔虽然不会加工棉花,但是他知道黄道婆是怎样改进棉花的加工技术的。

    比如,黄道婆将手摇的轧花车,改进成了脚踏式的。

    比如,黄道婆将一尺长的弹弓,改进成了四尺长的。

    比如,黄道婆将单锭手摇纺车,改进成了脚踏三锭的。

    虽然天竺的棉花加工技术,和黎族人的加工技术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处理棉花,无非是去籽,弹开,纺线,织成布料这四步,万变不离其宗,原理是相通的。

    有了这五户天竺工匠,再加上赵朔的提点,以及那些中都的纺织工匠……赵朔的这条棉花工业线,简直是眼瞅着就能打通的节奏。

    棉花这玩意儿好啊。

    单纯从性价比上来看,棉布都秒杀其他一切布料。比它效果好的,价格要高的多。比它便宜的,效果又差得多。

    赵朔要是能纺织出棉布来,是多大的产业?

    还有御寒。

    在中原地区,这时代人们御寒,富贵者穿皮裘,贫困者就只能多穿几件麻衣了。更穷的人,就只能在衣服里面塞木棉的“绵”,甚至芦花,御寒效果更差。

    就算只赵朔只卖无籽的棉花供人们御寒,都是笔相当可观的买卖了。

    而且,处理好了棉花,棉甲还会远吗?

    棉甲的制作非常容易,价格也很低廉,很容易大量制作,对早期火器却有很强的防护力。

    这个时代已经有火器出现了,以后随着战争烈度的增强,火器的威力势必越来越强。

    纯铁甲对抗火器的效果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