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人马。
以康王为主的人主张,而以晋王为首的人主和。
尤其是宰相钱惟庸等人根本就不想打仗,而皇帝又躲在后宫,没给出明确旨意。
所以一时间,朝廷指令也是有些混乱。
而主战派中也并非团结一块,在战局连败微妙形势中,渐渐分成两股。
一股要求前方军队奋战得胜,展现自己的实力,在此后与西夏人谈判中便更好说话。
另一派则因为败绩连连,开始鼓吹己方保存实力,以兵法运筹的意见。
想将战线拉长,慢慢与西夏人耗下去,反正最后损失的也是如狄、折等将门世家实力。
而现在。
随着西北军大败,西部边疆的战事,也就变得更加危急起来。
孙世卫手拿军报,面色难看,吩咐道:“来人,备轿”
京城,晋王府。
晋王赵德义端坐在上首位置,左边坐着钱惟庸,
而在他们的下首,且坐着一众官员,都在轻声的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
他们也都陆得知东南和西部的军报情况。
对于江南发生的关宁教聚义起事,乃至于随后攻下杭州、危及半个浙江之患。
虽然大大震动了整个朝廷,要说这一场起义撼动了整个大华国家根基,那就有些言过其词了。
虽然在某些世家的权力分配和和制衡上,起到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连锁反应。
但因为这场祸事说起来,还是因为李家之人引起的。
但李缅代表的李家和工部,却又是晋王赵德义的坚定支持者。
这件事无论如何,也需要尽快压下来,并且找到背锅的之人。
还好现在有杨家的杨国昌主动冒了出来,现在浙江那边顶着压力,在苦苦支撑着。
其实在京城这个权贵聚集的政治中心,对于这次关宁教余孽方逍起义一事。
朝堂上大佬,如钱惟庸、李缅甚至惠宗帝赵全真这些人的眼中,也没有真的将它当成。
与数年前周雄领导那场起事相提并论,因为周雄身上可是有着大宁王朝皇家血脉。
提出推翻赵家皇室,恢复周家江山,那还是带有一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