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摆着到时候最亏的就是腊梅两口子。
索性离的远远的,也省的住一起以后各种扯皮。
而且这宅子既然要买就要买在明面上,干嘛要偷偷摸摸的。
一回城,冯氏就让人去打听了那个宅子,果然还没有卖。她赶紧找人买了下来,还便宜了二两银子。
等拿到房契后,冯氏又马不停蹄的回了老家,把这事跟陈大两口子说了。
李氏一听,惊的从凳子上坐了起来:“这个死丫头,这么大事也不跟我们商议一声。她好端端的去城里买宅子做什么!她公婆家里那么大个院子,还能不分给她屋子住?”
陈大吆喝一声:“你急什么,坐下来听弟妹慢慢说。”
冯氏温婉一笑:“我是这么想的,虽然侄女想的也有不周到的地方。但供一个读书人要花多少银子哥嫂是知道的。但郑家可没有兄嫂的运道,分家之后只怕更单薄了。偏腊梅的嫁妆又厚重,到时候老两口舍下脸皮来借或者像之前老四那样,还不定弄出什么乱子来……”
不待她说完,陈大就拍着大腿道:“弟妹说的对,既然屋子都买好了那就这么定了。等闺女分了家就让她们去城里住,日后就要劳烦你和老二家的多照应她们小两口了。”
“一家子亲骨肉,大哥不说我们也会做的。对了,老三已经去衙门办好了房契,大哥有空交给侄女吧。”说完,冯氏递给陈大几张契书。
没过两天,郑家果然请了族里老人和几个媳妇的娘家作见证,给三个儿子分了家。虽然明面上说是三个儿子一视同仁,所以田产一律平分。
但结果偏偏是腊梅一房抽到了最差的屋子和位置最偏的田地。不过两人对这点早有准备,陈大如今也看不上郑家这三瓜俩枣的,并没有出声反对。
郑家开始还以为陈家好说话,结果分家第二天,陈家就来了两辆骡车,把腊梅的嫁妆和小两口都装车拉到县城去了。
孙氏费了好些心思才哄的公婆在抓阄的时候动了手脚,抽到了两间大北屋和五亩水田。这会还没来得及高兴呢,就看到二房的人包袱款款的去了县城。
看到公婆也很惊讶的样子,忍不住酸了一句:“怪不得二哥二嫂抽了偏房也不在意呢,原来人家是攀高枝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