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参与。管理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协作。他提醒人们,管理的本质是激发人的潜能,而不是简单的控制和指挥。
人们常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有些时候,这“他山之石”可能就来自于,自家山头。
看完这一则小故事,姜嫽深有感触。
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忽视,身边唾手可得的东西,以为好东西都在别人那里?
人们总想着去外面学习、借鉴,却忽略了自身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除了向外求,还要向内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然,有多少辛苦积攒的宝贵经验,被忽视、遗忘了;又有多少创新的火花,被扼杀了。
姜嫽在想,郭董为什么不找,最了解自己企业的老员工,深度挖掘自己企业的问题?总要有为自己刮骨疗毒的勇气,不能总是一味地找所谓的高手,过来指点迷津。
郭董创业二十年,对企业的了解,就象了解自己一样。而部分外来的和尚,才刚刚熟悉这里,还不一定能真的适应。
管理者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了吗?和基层打成一片了吗?
至少,姜嫽看到的卢总,不是这样的。卢总只听经理级别的人,向她汇报工作。偶尔听主管级别的人,跟她汇报工作。其他的人,跟她差不多是绝缘的。这确实让卢总看起来,很有距离感,距离感使她很有权威。
郭董,也是高高在上的。有时,好像公司里的领导层和基层,已经分了阶层。公司运作顺利的根基之一,来自于哪里,难道不是上下协同吗?
一个好的管理模式,需要让每个人感受到尊重和价值,从而激发出最大的创造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王英拍了拍姜嫽,打断了她的沉思。“走,回去,上班了。”
“我刚才看了一个,关于管理的小故事,挺有意义的,我发给你看看。”姜嫽说。
“什么?管理?我不看,我考试的书,还看不过来呢。管理……我不感兴趣。”
“看看嘛,了解一下。”
“不看,公司能轮到我们管理?”王英拉着姜嫽“快点走,一会让领导看见我们晚到,就不好了。”
姜嫽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