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姜嫽觉得职业生涯没有起色,不知还要低沉多久的时候。一位曾经听过她讲课的财务经理傅妍,让她发一份秋实的简介。她们的锦上公司,正在物色一家新的事务所。
简介发过去一周后,傅妍让姜嫽就国际税收报告,提供一份报价单。姜嫽按照公司的正常报价,做了份报价单。三天后,傅妍让姜嫽上门,当面谈谈。
国际税收方面,除了卫渊之外,李琳也很擅长。姜嫽请李琳帮忙“李老师,有一家公司,想跟我们谈谈国际税收。我没完整做过这方面的业务,这单你能带我做吗?”
“可以,我带你从头到尾做一遍,没那么难,一份报告下来,你就清楚了。”李琳喜欢姜嫽这种,学习力强,又很上劲的员工。如果姜嫽在李琳的二组,李琳会对她委以重任。可是,她毕竟是四组的人,组与组之间,也有竞争。李琳最多,只能帮到这里了。
“企业约在周三,让上门谈谈。”
“周三,我看一下啊。”李琳翻着桌上的台历“周三可以,我有时间,咱们一起去。”
到了锦上,李琳和姜嫽为锦上,一一解答了,他们近期遇到的一些问题。锦上觉得秋实很专业,很痛快地签订了合同。
锦上是一家跨国公司,对于此时的姜嫽来说,这就是雪中送炭,泼天的富贵。这份合同算不上大单,但也算中小型单子。这一单,像一剂兴奋剂,让姜嫽跌落到谷底的心情,迅速回升。
她马上着手,国际税收方面资料的研读。重新开始了,日以继夜的学习模式。在有了大量政策、案例分析研读的基础之后,她开始跟着李琳,一起到企业面谈,搜集资料,做底稿,写报告。
一百多页的报告,耗时两个月,最终在六月底才完成。这期间,通过这一份报告的实际撰写,姜嫽已经掌握了报告的撰写流程,取证思路,政策要点等。
怪不得卫老师说,有些东西就像一层窗户纸,都是这个专业的,一点就透。走一遍流程,就能掌握个七、八分。剩下的就是项目积累,以及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了。
姜嫽得益于通过培训,能拓展项目之后,开始恢复对培训的重视。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整个人低沉的精神状态,也渐渐缓过来了。
跟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