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以玛瑙入胚,制作时更是需要完成足足七十二道程序,道道都是绝活。
汝窑胎体较薄,需要工匠一毫米一毫米的修整。
上釉时,工匠动作不能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必须紧抓泥胚,快速的放入釉中浸泡。
这还只是开始。
汝窑最特别的就是颜色,这种颜色无法被形容,也从来没有在自然界中出现过。
这样纯粹的颜色,需要极为苛刻的烧制温度配合。
一千二百二十度的烧制温度,上下波动不能超过十度。
那时没有后世的先进设备,温度全靠工人通过一个小孔人工掌控。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弥足尊贵的天青色还需要天气的配合方能显现。
只有在温度和湿度都适宜的下雨天,烧制出来的颜色才会是恰到好处的天青色。
釉面如玉,润如堆脂。
真真的‘天青色等烟雨’。
在场的学生们不说对历史和古董有多了解,至少是感兴趣的。
经于教授这么一说,便纷纷来了兴致。
在助教的安排下,每10人一组,轮流上前观察。
教室里足有200多人,就算每个人只是急匆匆的看了一眼,也花去了将近半小时的时间。
姚开昔明白,普通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做这样的鉴定,于教授此举只是为了增加趣味性,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