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展示之前,还是得先考考大家的眼力。”
在于教授的指示下,两名助教战战兢兢地打开箱子,从满当当的填充物里取出十几枚贴着编号的天青色瓷片。
“这些碎片里只有一枚是真正的汝窑,其他都是不同时代的仿品,大家排队来近处看看,看有没有同学能分辨出来。”
——“啊?”
——“这不长得都一样吗?”
——“这么小的碎片能看出什么啊?”
——“……”
底下的同学原以为于教授搞了这么大阵仗,今天定能一饱眼福,结果看到展示出来的只是大大小小的碎片,全都大失所望。
面对同学们毫不掩饰的失落,于教授耐心地解释:
“你们可别小看这枚碎片,等过了今天,你们再想看到它,就得到博物馆去看喽!”
姚开昔对这话深以为然。
古董圈子里有句话叫‘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汝窑的珍贵,就在于存世量极少。
从北宋晚期汝窑现世,到宋朝灭亡汝窑消失,前后不过二十年。
短短的二十年里,又只有宫廷烧制出的瓷器才能被冠以‘汝窑’之名。
在姚开昔的记忆当中,被记录在册的汝窑不过几十件,于教授能得到一枚碎片,已是极为不易。
至于那些形状完整,能上拍卖会的,更是稀世珍品,每一件都被拍出了九位数的天价。
如果不是英年早穿,再过几年她八成也能拥有一件汝窑的。
传说中,汝窑的来历源自宋徽宗的一个梦。
梦里,大雨停歇,一抹天青色自云层中倾泻而出。
徽宗醒来后,始终无法忘记那抹令人心醉的天青色。
于是,他写下一句‘雨过天晴云破处’,随即就下令,让工匠烧出这样的颜色。
打工人都知道这个要求有多抽象,但古代匠人跟我们毕竟不同,他们如果做不好,是真的会出人命的。
全国工匠都为这句话而忙碌。
最后,汝州的工匠竟真的将只在徽宗梦中出现的天青色烧制出来了。
汝窑的烧制不计成本,条件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