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帷幄、指点江山的精英风范。
然而,精心打理过的发型下,却难以完全掩盖住眼底那浓重的乌青与血丝。
嘴角习惯性挂着的自信微笑,此刻也显得异常僵硬,仿佛是强行用胶水粘上去的。
会场内,镁光灯不停闪烁,咔嚓声此起彼伏。
记者们显然对《天籁》本身兴趣缺缺,他们更关心的是那个将《天籁》按在地上摩擦的名字。
一个戴着眼镜的男记者率先发问,问题直接而尖锐,毫不留情。
“叶制作您好,请问您对徐乐先生的新专辑《国风》上线十四小时就突破一百五十万张销量,这个惊人的成绩怎么看?”
空气仿佛在这一瞬间凝固了。
所有的摄像机镜头,所有记者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在了叶辰的脸上,等待着他的回答。
叶辰的喉结不自然地上下滚动了一下,端着水杯的手微不可查地抖了抖。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烦躁与难堪,挤出一抹比哭还要难看的笑意,对着面前的话筒开口。
“嗯,《国风》这张专辑,确实…确实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他的声音略微有些干涩,失去了往日的圆润流畅。
“不过,我认为,数字销量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张专辑的艺术价值。”
他习惯性地伸手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神却下意识地避开了正前方的镜头,显得有些飘忽。
“我们国音娱乐制作《天籁》这张专辑,更注重的是音乐性与艺术性的深度融合,追求的是作品的长久生命力。”
“这和市面上一些…嗯…更侧重于追求短期流量和话题热度的作品,在创作理念和目标受众上,本身就是有所不同的。”
这番话看似在解释,实则充满了避重就轻和隐晦的贬低。
话音刚落,台下立刻有另一位女记者举手,声音清脆,问题却更加犀利,直戳痛处。
“叶制作,可是您不久前在一次访谈中曾明确表示,‘不会把某些哗众取宠的人当作竞争对手’。”
“现在《国风》要比《天籁》的销量多的多,并且口碑也呈现一边倒的好评,这是否意味着您之前的判断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