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沃辽阔,但百姓始终无法安定耕种,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
虽然不至于饿死,却也饱腹难求。
仅仅半日之久,右百户所人人有饭吃的景象便传遍了附近村落,在他们心中,这里已然如同天堂般理想。
此时,杜寒默默看着军户领糖的一幕,王函携着一名十余岁的小女孩走了过来。
这小女孩模样清秀,一边走一边津津有味地咀嚼着饴糖。
“见过杜百户。”
王函先行一礼,随后将小女孩推到杜寒身前,“快快拜见百户。”
小女孩连忙把嘴里的糖块咽下,对着杜寒盈盈一拜:“见过百户。”
“百户,这是我妹妹王俏,年幼无知,请莫要见怪。”
王函先客套两句后严肃道:“百户修复这么多鸟铳,往后的用量必然增加,我熟知制作之法,曾阅读过《制法》。”
杜寒听到此处点头,虽知王函学过此书,却仍旧问道:“那是否亲手实践过了?”
“百户放心,我已经动手操作过几次。
另有一事,”
王函掏出一本书籍递上,“不知百户是否看过此书?此乃良书一本,我早已倒背如流,只是苦无机会一试。”
杜寒接过书籍,发现书外包覆着一层封皮,想必是王函珍藏之作,然而封皮之上并无一字。
翻开几页后,他不禁双目一亮。
“大人……难道未曾见过此书?”
王函察觉杜寒惊讶的神情,忙低头窥探其脸色变化,还好对方似毫无察觉仍专注翻书。
“哦,是是是……”
想到明时称呼禁忌,官员厌恶“大人”
之称谓,这并非尊重而是略显不敬之意。
故王函方才出口之时心中顿觉忐忑,深怕杜寒不满。
待见杜寒泰然,方才安心追问:
“我看百户吩咐许铁匠打制的那种铳身样式,和此书所绘图样竟不谋而合,本以为百户也读过此作呢。”
杜寒一边浏览书籍一边询问:“这可就是赵士桢的《神器谱》?”
书中详载各类火器的结构及其制造工艺流程,据其所忆明代唯有《神器谱》具有这般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