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如此介绍,徐六不由惊讶失语:“原来贵人就是杜百户呀,实乃惭愧至极!是我徐六见识短浅,望杜兄勿要见怪。
我们乃毛文龙手下东江镇将士若非今日得杜将军救助怕是已经折戟此处矣。”
话至此处李政轻轻示意徐六向杜寒施礼叙话,在这番尴尬气氛下徐六的脸色略显失落之意。
徐六此趟承担重大任务见诸位击溃大批敌人后内心本萌生招募意愿不料却是关宁部队人员不免觉得失望惋惜。
东江镇士兵一听这几个字也不收们难免露出鄙夷之色,虽然本身待遇也差劲军饷常拖欠不过和东江士兵相比还是有些许优越感。
这种细微的表情都被敏锐捕捉眼里使得徐六倍感压抑叹息不止:两军虽互为援手可是东江军队素来受轻视并非无端。
自身经济条件不好总是有寄人篱下感觉着实无奈何解呢?
自天启二年起,毛文龙率军深入后方作战,粮饷问题便成为困扰他的头等难题。
他不仅需要保障部下的补给,还得承担那些投奔到他地盘上的百姓生计。
毕竟孤军深入敌后,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徐六身为毛文龙心腹之一,深知这三年来,东江镇总共收到饷银不过二十万三千五百七十两,粮食也只有三十八万七千六百二十五石。
相比之下,仅关宁一镇,每年的饷银就超过三百万两,粮草更是多达一百三十万石,远远超出东江镇数年的总和。
不仅如此,朝廷还不时从内库拨款资助关宁镇,在徐六看来,那边简直富得流油。
然而杜寒对此毫无轻视之意。
作为后世之人,他认为像游击队这样的武装力量若要生存下去,实属不易。
因此,他笑着回礼道:“徐兄客气了,同为大明将士,能助您也是本分。
对了,徐兄这是要去何处?”
徐六闻言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指了指渡口处,岔开了话题:“在下奉毛帅之命出来袭扰敌军,却意外引来了这些建奴的追击。
那些建奴是什么人,想必杜百户也清楚吧?”
只见渡口浓烟滚滚,隐约可见那些建奴正在上船,如蚁群般有序而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