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1914 > 第103章 根本问题出在经济上(1/4)
    昏黄的灯光下,借助灯光郑清璿手上捏着一只精美的钢笔不断在纸面上写着:

    【先说明白我的观点吧!我认为只要能吃饱,有工作,那么人就不会闲着无聊去思考那些民族问题。

    为什么如今大明依旧没有重整河山却有能力吃下来倭地?

    我认为这是守旧派地主的锅。

    自长江防线固化以后,我大明主要依靠的是江南地区的税收以及人力。而在这些地方的地主商人并不想为了大明付出自己的所有,但是如果是为了他们的利益去打一仗的话,他们很乐意。特别是当时那个年代倭地的白银、土地、市场

    其次是工业化,工业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提升,还代表着经济模式的转换。在工业化之前农业是占据国家经济的主导地位,人们主要是依靠土地以及农业生产来维持生计,因此土地兼并就成为了我国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

    但是自工业化慢慢开始以后,原本拥有土地的地主借助土地大开工厂,没有土地的商人也拥有足够的资金来与地主联合开厂,或是下南洋以及倭地来用自己明人的身份来换取原本不属于他们的土地来开厂,或、贸易粮食甚至是倾销自己在国内消化不完的产值。在这个过程中工业产品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最终导致了阶级变化,原本属于地主阶级的人在大明摇身一变成为了资产阶级,他们的主张也从一开始的支持皇权变为了更加公平的,非“家天下”的政府,因为这样能够让更多的农民从被锁在农村土地上的枷锁上离开,去往城市,成为他们工厂的一部分,也就是私有化。

    那么失去了土地的农民能够像以前一样因为土地兼并就发动起义吗?答案是不能,因为他们还没有走上绝路,还有一条路留给了他们,那就是进入工厂做一名工人。这样的变化也逐步使得城市化一步步前进最终变为了现在这样。

    虽然在大明因为长年战争导致了工业化人口常年不足,但是倭人以及南洋人又很轻松的弥补上了这一点。倭人和南洋人的工价比起明人来说要便宜上不少,对于一个资本家来说,用倭人和南洋人明显更加符合其利益。因此这点才是大明如今民族矛盾的根本原因。

    我们仇恨他们不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只是因为他们抢走了我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