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自行车成为了城里人家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至少一辆自行车,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对于那些孩子较少、经济状况相对宽裕些的家庭来说,更是能够做到每个成年人都配备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然而,像沈梦石家这种条件一般的家庭,虽然也拥有一辆自行车,但与其他家庭相比,可能在车辆的新旧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流行的自行车款式无一例外都是二八大杠。这种车型设计独特,车架粗壮,用料十分充足,因此其质量上乘,坚固耐用。它不仅可以承受较大的重量和压力,而且在各种复杂路况下都能稳定行驶,表现出极佳的适应性。正因如此,民间流传着一句毫不夸张的话语:“一车传三代,人走车还在。”这句俗语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二八大杠自行车的经久耐用以及人们对它品质的高度认可。即使历经岁月洗礼,这些自行车依然能够正常使用,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变迁和发展。
在那个年代,自行车可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然而,当自行车出现故障时,大多数家庭都会依靠家中的男性成员来进行修理。像是调节一下闸线啦,给链条上个油之类相对较为简单的活儿,家里的男人们基本上都能够应对自如。但也有些复杂一些的维修工作,例如补轮胎、更换脚蹬子以及平整车圈等等,由于需要使用到特定的工具,所以一般就得前往专门的修车铺寻求帮助了。这倒不是说那些老爷们没有能力完成这些任务,只是每个家庭都不可能仅仅因为偶尔才会遇到的维修需求,而去特意购置和储备这些并不经常使用的专用工具呀!
就这样,修车铺应运而生。特别是在每天的上下班早晚高峰期,那场面简直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修车师傅们忙得不可开交,就算脚下生风,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也难以应付如潮水般涌来的待修车辆。而且啊,当时的修车铺数量相当有限,并且几乎全都是集体所有制的企业。这些修车师傅们赚取的是固定工资,每个月仅有区区 27 元而已。无论他们当月维修的车辆数量是多还是少,收入都不会有所变化。尽管那个时期的人们普遍都非常纯朴实在,但在这种干得多与干得少并没有什么区别的情况下,又有谁会心甘情愿地拼命干活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