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养伤的那段日子,除了听小喇叭这些前线下来的伤兵们讲各种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有时候,也会听到一些关于军民关系的议论。
咱们解放军,打从红军那会儿起,就最讲究群众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真是刻在每个士兵骨子里的。尤其是出国作战,上级更是三令五申,严禁骚扰百姓,严禁拿群众一针一线,要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帮助越南人民……
说实话,大部分弟兄,都是自觉遵守这些纪律的。我们都是穷苦人家出身,知道老百姓不容易。刚进入越南那会儿,看到那些村寨里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越南百姓,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心里头也确实挺同情的。很多部队在经过村庄或者临时驻扎的时候,都会主动帮着老百姓挑水、扫地、看病,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压缩饼干和罐头分给那些饿得皮包骨头的小孩。
一开始,有些越南老百姓对我军还是比较友好的。毕竟,在抗法、抗美战争那会儿,咱们国家没少援助他们,很多越南人心里还是念着这份旧情的。有些懂一点中文的老人,会主动给我们带路,或者告诉我们哪里有水源,哪里可能有地雷。有些村寨,甚至会拿出家里仅有的一点米或者鸡,来慰劳我们。
我记得,在打巴丹渡口之前,我们连队穿插路过一个瑶族山寨。寨子很穷,但很淳朴。看到我们这些大兵,村民们虽然有些害怕,但并没有敌意。我们连长张海峰就命令部队在寨子外围休息,不准进寨惊扰百姓。只有一个懂点医术的卫生员,带着药品进寨子,给几个生病的老人和孩子看了看病。
我们临走的时候,寨子里的一个老阿妈,颤巍巍地提着一小篮子热乎乎的木薯,非要塞给我们。那木薯估计是她家里仅有的口粮了。张连长推辞不过,就留下了一些压缩饼干和几块钱(虽然不知道在那山沟里钱有没有用),算是交换。老阿妈接过东西,眼圈都红了,嘴里不停地说着我们听不懂的感谢的话。
那一刻,我心里暖暖的。觉得这仗虽然打得苦,打得累,但能帮助到这些同样受苦的老百姓,也算是有意义的。
但……战场,从来都不是那么简单纯粹的地方。
所谓的“军民鱼水情”,在残酷的战争现实面前,往往脆弱得不堪一击。
随着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