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国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将缭绕的烟雾缓缓吐出。给中学生们做完报告后,那种沉浸在过去血与火中的激荡情绪,过了好几天才慢慢平复下来。但战争的记忆,如同刻入骨髓的烙印,总会在不经意间被触动。
这天,他看到电视新闻里播放着关于边境地区扫雷的新闻,那些锈迹斑斑、形状各异的地雷和爆炸物,瞬间将他的思绪拉回了那个同样布满死亡陷阱的南疆战场。
“……除了枪林弹雨,战场上还有一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同样能要你的命。那就是……地雷。”李卫国对着空气,仿佛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某个无形的听众倾诉。
他的眼前,浮现出的是1979年初春,那片位于越南黄连山省(hoàng liên sn)境内,靠近坝洒(bát xát)地区的一片丘陵地带。
那时候,我们部队经过初期的猛烈进攻,已经突破了越军的第一道防线,正在向纵深发展。但越军的抵抗也越来越顽强,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层层设防,特别是大量布设了各种地雷和障碍物,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和伤亡。
我当时所在的连队(可以设定为他归建后的新连队,或者就是之前的猛虎连,但与312高地之后的经历暂时剥离),奉命攻占前方一个编号为778的无名高地。这个高地是越军在该区域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上面不仅有完善的工事和火力点,更在通往高地的主要道路和山坡上,布设了纵横交错、密度极高的雷场和铁丝网。
为了减少伤亡,上级决定先由工兵分队在炮火掩护下,夜间前出,秘密开辟一条通路,供我们步兵冲击使用。
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只有远处我方炮兵阵地时不时打出的照明弹,短暂地照亮如同炼狱般的战场。
我被临时加强到负责掩护工兵作业的一个步兵小组,任务是在雷场边缘潜伏警戒,防止敌人偷袭,并随时准备支援工兵。
和我同组的,还有班长赵大海(一个经验丰富、沉默寡言的老兵),以及两个年轻的新兵。我们四个人,如同四尊石像,趴在冰冷的、散发着硝烟味的泥土里,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那片在照明弹惨白光线下若隐若现的、布满了三角锥、铁丝网和无数未知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