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 第84章 朱三太子的下落(3/4)
,突然有些心慌了,“入不了关,自己还能当皇父摄政王吗?还能娶大玉儿吗?”

    【定王朱慈炯,这个十二岁便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的皇子,成了清初“反清复明”的旗帜,在顺治至康熙六十余年间四十余场起义都打着他的旗号而为,朱三太子这个并不标准的称呼成了清廷挥之不去的噩梦】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三藩起兵反抗清圣祖的削藩之举,浙东渔民张念一借“朱三太子”之名聚众万人】

    宁远吴三桂、盛京耿仲明、尚可喜突然听到天幕上自己的名字都颤抖了起来

    甚至于连洪武时空的众人听道削藩这两个字也

    【康熙三十八年,江苏太仓钱宝通自称“朱三太子监国”】

    ……

    【这些起义者多数与朱慈炯素未谋面,却将他的名号化作对抗满清的精神图腾】

    【李自成溃败后,朱慈炯化名“王士元”,藏身于山东汶上县,以私塾先生身份苟活。他刻意颠倒“王士元”三字为“原是王”,暗喻前朝血脉未绝。为掩人耳目,他娶妻生子,甚至在族谱中伪造“祖籍浙江余姚”的身世,却仍因举止文雅、通晓宫廷礼仪被乡绅猜疑】

    【清廷的恐惧催生荒诞逻辑——清圣祖康熙一面公开宣称“欲访明裔守孝陵”,一面密令“朱明宗室毋论真假,见即诛杀”。正如史学家所言,对于清朝而言,真太子必须死,因为活着的朱三太子比死去的更危险。

    【康熙四十五年,朱慈炯终因身世暴露被捕。公堂上,他悲愤自辩:“吾若欲反,何不趁三藩之乱?垂暮之年,何来兵马刀枪?” 然康熙御批:“朱某虽无谋反事,未尝无谋反心!”

    (镜头:刽子手刀光闪烁,与少年朱慈炯在紫禁城嬉戏的画面交叠)

    【这位古稀老者被凌迟处死,子孙三十余人同遭屠戮。清廷为掩盖暴行,在《明史》中篡改其生平,宣称“崇祯三子早夭”。但民间以朱三太子名义发动起义者仍然络绎不绝。】

    (画面:天地会香堂内,“朱三太子”令牌被郑重供奉)

    --

    【永王朱慈炤,是崇祯唯一留下一线血脉。东林党人邹之麟助其南逃,化名“邹启贵”,扎根贵州深山。族谱背面暗藏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