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借口那自然是要问一问的。
一刻钟后,江长庆了解到秋水书院一共有二十名学子,这里的学子都是六七岁的孩子,正是启蒙的时候,也有那么几个读书晚一点的大龄学子,反正这个先生只教授启蒙课程。
先生叫李秋水,是位老秀才,这个书院就是中了秀才后开设的,在县里开了已经有六七年了。秋水书院的束修是一年三两银子,这三两银子包一日一餐以及在书院写字用的纸笔墨。当然书本费另算,启蒙学子一般用的是手抄本,像千字文,一本大概就是六十文左右。
江长庆了解完一番,心里默默感叹要养一个念书的孩子居然要花费这么多钱,怪不得说花儿说寒门难出贵子。
李先生其实已经看出来面前的小哥儿应该另有其事,但却并没有揭穿,脸上依旧和气问道:
“江小哥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江长庆有些羞愧,但是想着自己要是不卖出去这些笔就真的要回老家了,只好如实说道:“还望先生见谅,我进来其实另有要事,还请先生能给我一点时间听我讲完。”
江长庆见先生没有表现出赶人的姿态,连忙把身后的背篓放下,打开来看。
“先生,我其实是来卖笔,想问问先生这里需不需要,先生教的学生都是刚开始学认字的,想必大家字也没学好,我这一批笔是‘童蒙笔’,刚好适合这些孩子用来练手。”
李秋水并没有搭话,只是看着书笈里排列整齐的一支支笔,一看笔尖的毛就知道并不算佳品,良品都不能够。
江长庆见对方没有反应,脸涨的通红,开口道:“先生,我就实话实说好了,这批笔做工不佳,算是次品。但是也能用,孩子们拿来练练字是可以用的。而且我卖的便宜,二十五文一支,如果先生能多买上几支我可以便宜些。”
“你能便宜多少?”
“欸?”江长庆一下呆住了,整了半天还是价钱打动人啊,不是说读书人都追求完美吗?什么视金钱如粪土之类的,前面说了那么多居然都成了废话。
李秋水:读书人也是凡人,能便宜一点自然愿意啊,况且每年给学生买笔还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市面上的笔很一般的差不多一支就要四五十文,买的多的可能会像江长庆一样便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