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离间下,康苏密挟隋炀帝皇后萧氏及其孙杨政道降唐。这一事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突厥军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此时困守定襄的突厥部众已人心惶惶,群龙无首,都无心守城。李靖旋即大破突厥守军,轻松攻克定襄。他的军事才能和智慧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不仅成功地打乱了突厥的防御部署,还巧妙地利用反间计,瓦解了突厥的内部团结。这一系列的行动,为唐军后续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大唐的统一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颉利得知康苏密降唐,定襄丢失,心急如焚。他意识到形势已经急转直下,自己所处的局势极为不利。他深知,如果再不迅速做出反应,突厥的主力可能会被唐军全歼。因此,他不再停留,果断决定继续率部向阴山撤退,试图寻找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重新整顿兵力。
然而,颉利的撤退之路并不顺利。当他率部抵达浑河边时,遭遇了柴绍部的猛烈攻击。柴绍率领的军队训练有素,他们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突厥军队展开了疯狂的进攻。一时间,箭如雨下,喊杀声震耳欲聋,战场上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和血腥味。唐军士兵们士气高昂,他们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出色的战术,对突厥军队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颉利不敢停留,只能率领残军继续北撤,试图摆脱唐军的追击。
然而,颉利的噩梦并未结束。当他率部撤退到白道时,又遭到了李世绩率领的唐军主力的截击。白道是突厥军队后撤的重要通道,李世绩深知其战略意义,因此提前在此设伏,等待突厥军队的到来。一方是士气正旺、经过一系列战斗洗礼的唐军,他们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彻底消灭突厥;另一方则是惊弓之鸟般的突厥军队,他们在接连的打击下,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在这场力量悬殊的血战之后,突厥军队大败,死伤惨重,无数士兵倒在了血泊之中,而颉利只能带着少数残兵败将继续北逃。
颉利见北撤通道被堵截,无奈之下,只好收集余众数万退屯铁山。此时的颉利已经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眼前的唐军已经成为他无法逾越的障碍,他已不是唐军的对手。面对如此困境,颉利开始考虑如何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于是,他决定用起了缓兵之计。他派亲信执失思力为使者,快马加鞭赶往长安向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