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跪在殿中,额头上细密的汗珠不断滚落,将青砖地面洇出一片深色。面对父皇严厉的质问,李建成的脸色瞬间变得如同白纸一般,双腿微微颤抖着,却强撑着挺直脊背,故作镇定地说道:“父皇,儿臣对天发誓,若有此事,天地不容!若儿臣真有此心,又怎会只身前来仁智宫请罪,这不是自投罗网吗?儿臣自知平日扩充东宫势力或许有些操之过急,但绝无谋反之意啊!”说着说着,他的声音开始哽咽,眼中泛起了泪光,那模样仿佛真的遭受了天大的委屈。
李渊凝视着自己的长子,眉头紧锁,心中思绪万千。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龙椅的扶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李建成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况且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他与杨文干造反一事有关。良久,李渊重重地叹了口气,心中的疑虑稍稍消散,说道:“建成,你作为太子,本应以身作则,稳定朝纲,却因扩充势力过于心急,引发诸多事端,致使兄弟失和,此乃大忌!”李建成听闻,如蒙大赦,连忙连连磕头谢罪,额头撞击地面发出沉闷的声响,口中不停地说道:“父皇责备得是,儿臣知错,今后定当谨言慎行,绝不再犯。”
随后,李渊将罪责一股脑儿地推给了东宫幕僚太子中允王圭、左卫率韦挺和天策上将府兵曹参军杜淹。他认为正是这些人在一旁教唆,才导致了这场风波的发生。于是,以教唆东宫官员的不当行为为罪名,将他们一并流放到了遥远的巂州。而那向李渊告发李建成私运铠甲给杨文干的杜淹,也因这背后复杂的局势和李渊对兄弟相争的态度,被一同视作引发这场风波的缘由,踏上了流放之路。
在仁智宫这场风波渐渐平息之时,远在宁州的杨文干却如同一只蛰伏已久的恶兽,趁着局势混乱,于武德七年(624 年)7 月 21 日悍然起兵。他率领叛军如潮水般迅速攻陷宁州,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城中的官吏与百姓们惊恐万分,被杨文干驱赶着出城,凄厉的哭喊声回荡在宁州的上空。曾经繁华热闹的城镇,瞬间陷入一片混乱与凄惨之中,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满地狼藉。杨文干占据百家堡后,妄图以此为据点,与李渊的大军展开对抗,他狂妄地叫嚣着,企图实现自己的野心。
然而,正义之师终究不会被邪恶所压倒。秦王李世民接到消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