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谋谋天下 > 第2章 寻侠刺秦(2/5)
,开始在楚王面前诋毁三闾大夫屈原,诬陷屈原有谋反之心。屈原是楚国的忠臣,主张联齐抗秦,与张仪的连横之策背道而驰。在靳尚和郑袖的诬陷下,楚王对屈原产生了怀疑,最终将屈原排挤出朝政,放逐到边远地区。

    屈原被排挤后,张仪的连横之策在楚国得以顺利实施。当秦国开始攻打韩国时,楚国作为当时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并没有发兵救援韩国。一方面是因为屈原被排挤,使得楚国失去了主张抗秦的有力声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张仪的连横策略成功地离间了楚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使得楚国更倾向于与秦国保持友好,以求自保。这样一来,其余四国(齐、燕、赵、魏)也都没有发兵救援韩国,纷纷作壁上观,各自为自己的利益和安全考虑,不愿轻易卷入战争。

    韩国作为秦国统一进程中的第一个目标,首当其冲地遭受了秦国的攻击。由于缺乏其他国家的援助,韩国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下,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这为秦国的统一战争拉开了序幕,也为后续秦国逐一击破其他国家奠定了基础。

    实际上,在公元前234年,秦国就已经对韩国发动过一次进攻。当时,韩国的国相由于轻敌冒进,导致军队被秦军围困,最终遭受了惨重的失败。秦国知韩国公子韩非贤,借此机会向韩王指定索要韩非为人质,以确保韩国的屈服和稳定。韩王安无奈之下,只得派遣自己的公子韩非前往秦国作为人质。然而,韩非在秦国并未得到善待,不久之后便被秦国杀害。这一事件不仅使得韩国失去了重要的王室成员和高级人才,也进一步削弱了韩国的国力和士气,让韩国在秦国面前更加处于劣势地位。

    到了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九月,韩国的南阳守腾在面对秦国的强大压力和军事威胁下,选择了主动投降,并将南阳地区(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献给了秦国。这一举动使得韩国的实际领土大大缩小,除了颖川地区外,几乎已经没有其他可供回旋的余地了。韩国的国土面积和资源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被极度压缩,可以说已经接近名存实亡的状态,仅剩下一个空有其名的国家框架。

    而秦国接收了南阳地区后,却将其作为进一步进攻韩国的前进基地。秦国利用这一战略要地,积极筹备军事物资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