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身受,深知以李密的性格和才能,这样的待遇确实让他难以接受。王伯当沉默了好一会儿,似乎在深思熟虑着什么。过了一段时间,他终于抬起头来,眼神变得异常坚定,直直地盯着李密,缓缓说道:“天下之事,尽在您的运筹帷幄之中。如今东海公徐世积镇守黎阳,襄阳公张善相屯兵罗口,虽然河南的兵马表面上看起来数量有限,但他们的实力绝对不可小觑。在这样的局势下,他们又怎能长期维持现状呢!依我之见,用不了多久,必然会有一场军事行动爆发。到那时,我们只需见机行事,抓住机会,说不定就能像猛虎挣脱牢笼一样,摆脱目前的困境,重新获得自由,进而图谋更大的事业。”
王伯当的这番话,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又像一剂强心针注入李密的体内。原本李密的眼神还显得有些黯淡无光,但在听到王伯当的话语后,他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他紧紧地盯着王伯当,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之情。
果然,在秦王李世民东征王世充之际,李密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他经过精心谋划,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于是,他进宫向李渊献策道:“臣承蒙陛下的荣宠,得以安坐京师,但却从未有真正报效朝廷的机会。我那些从山东带出来的故时麾下,听说降了王世充的许多人都并不安稳。他们心中的斗志未灭,对现状也有所不满。我想请陛下恩准我去收抚他们吧。如果成功了,凭借着唐朝廷的国威,收拾王世充就如同拾地芥一般容易了!”
李密言辞恳切,说得头头是道,李渊听后,不禁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李密所阐述的观点,确实有其合理性,让李渊对他的看法产生了一些改变。
李渊心中暗自思忖,他早就听闻李密的故将士们并非真心归附王世充,其中不少人对李密仍怀有旧情。若能派遣李密前往收降这些人,不仅可以削弱王世充的力量,还能为唐朝增添一批实力强劲的将士,可谓一举两得。
然而,当李渊将这个想法在朝堂上提出时,却遭到了群臣的强烈反对。众臣纷纷上奏,言辞激烈地谏言道:“李密此人狡猾多端,反复无常,他的野心昭然若揭。如今派遣他去收降旧部,就如同将鱼放回泉水中,放虎归山啊!他必然不会再回来,这对我大唐来说,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