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风雨飘摇、随时可能倾塌的局势中,寻得一丝能够稳定天下、拯救苍生的希望之光。
对于刚刚即位的杨侗来说,宇文化及无疑是他不共戴天的仇人。毕竟,隋炀帝乃是他的父王,宇文化及犯下的弑君之罪,犹如一把锋利的匕首,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让他怒不可遏,恨不得将宇文化及千刀万剐。
与此同时,此时的王世充手握兵权,随着权力的不断膨胀,他变得越发专横跋扈,目中无人。他在朝堂之上独断专行,丝毫不把杨侗这个新皇帝放在眼里,这无疑对杨侗的统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杨侗心中十分清楚,自己势单力薄,仅凭自己手中那微薄的力量,根本难以与王世充抗衡。于是,他整日苦思冥想,终于心生一计,欲借李密这支强大的力量,来制衡王世充,从而维持天下的微妙平衡。
基于这样的考虑,杨侗当机立断,果断地派人前去册封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并信誓旦旦地声称,只要李密能够平定了宇文化及,便让他前来东都辅政,共同治理这混乱不堪的天下。
李密深知眼下局势的复杂与凶险,他明白自己如果陷入两面作战、腹背受敌的境地,无疑是自寻死路,将自己和麾下的将士们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为了先解决眼前这最为紧迫的威胁——宇文化及,李密最终欣然接受了册封。与此同时,徐茂公也被重新授为右武侯大将军,瓦岗军的实力再次得到了巩固与提升,仿佛一颗璀璨的新星,在乱世的夜空中闪耀着光芒。
五月的时光,在这乱世之中显得格外紧张而忙碌。李密先是派遣徐世积出征,去征讨叛将王德仁。徐世积此去可谓是信心满满,他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如同猛虎下山一般,迅速击败了王德仁。最终,王德仁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不得已投降了唐王李渊。这一战,不仅让瓦岗军的威名再次远扬,也使得瓦岗军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为后续的战斗增添了更多的底气。
七月,李密正式受命出兵东讨宇文化及。这是李密军事生涯中的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无比重大,关乎着天下的安危与百姓的福祉,因此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马虎。他精心筹备,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力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