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一粒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引起了隋朝各地军阀的连锁反应,纷纷拥兵自立,对隋王朝的统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就连身为唐国公的李渊,这位后来建立大唐王朝的关键人物,也在这乱世之中按捺不住内心的野心,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谋取自己的一席之地。
就这样,隋朝在内部的纷争和外部的压力之下,已然到了风雨飘摇、天下大乱的境地,仿佛一艘在狂风巨浪中驶行的巨轮,随时都有可能沉没。
在这乱世之中,徐茂公深知各路豪杰的力量对于瓦岗军发展的重要性。一日,他对翟让说道:“吾听闻那蒲山公李密,与杨玄感乃为交好之人。此人颇富智谋,且有着贤能的名声,在当地颇具威望。杨玄感那一次的反隋起义,李密亦有参与。彼时,虽最终兵败被俘,但李密命不该绝,在押解途中竟巧妙地逃脱了。”
徐茂公微微停下,稍作喘息后,继续说道:“据我所知,李密先是逃到了雍州。在那段日子里,他隐姓埋名,投身于讲学之中,在当地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些许时日。这或许是他韬光养晦之计,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再次崭露头角。”
稍作停顿,徐茂公的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神情,“当下,外黄王当仁、济阳王伯当、韦城周文举、雍丘李公逸等皆拥众为盗,在乱世之中各自占据一方。而那李密自雍州亡命以来,往来穿梭于诸帅之间,向他们娓娓道来说以取天下的宏图大策。起初,众人对这个突然出现的谋士并未太过在意,毕竟在这乱世之中,各种言论此起彼伏,真假难辨,大家都不太相信这样一个亡命之徒能有如此非凡的见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密凭借着自己卓越口才和深邃的见解,逐渐让众人改变了看法。大家开始互相交谈,说道:‘此斯人乃公卿子弟,却有着如此高远的志气。如今,人人皆云杨氏将灭,李氏将兴。吾闻王者不死,且斯人再三于危难之中获救,这难道不正暗示着他便是那个能成就大业的人吗!’于是,众人渐渐对他敬重有加,甚至将济阳王伯当尊为他如同尊长一般。”
“如今,若我们能把李密接来,给予他高位,那其他义军听闻此事后,又怎会不纷纷前来追随呢?这无疑是为我们瓦岗军注入一股强大的新生力量啊!”徐茂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