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之地。他们一路征战,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将百越纳入秦国的版图。凭借着这八十万大军,在各地的戍守和征战,秦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若非赵佗后来自立为南越国,听从调令回师北上与起义军一同夹击秦国,天下义军想要灭亡秦朝,恐怕还需多花费不少时日。
“就凭赵佗的那一支五十万之师,依托南越的广袤土地和丰富资源,逐鹿中原,也必定在诸方势力中有不可小觑的分量。南越之地,物产丰饶,百姓勤劳,又有庞大的军队,若真要与中原的诸侯势力一较高下,也绝非易事。”
说到此处,他微微停顿,目光坚定地环视众人,斩钉截铁地补充道:“故吾以为,还是娄敬的主张正确,定都关中方为上策啊!”
张良对于定都之处的分析,可谓是全面而深刻,每一个观点、每一处细节都紧密贴合实际。他的阐述仿佛是展开了一幅宏大而细致的画卷,将各方的利弊、优劣都清晰地呈现在众人面前。当他谈及若秦军在险要之地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势顽强据守时,那语气中透露出的沉稳与自信,仿佛能让人透过历史的迷雾,看到当时战场上激烈的情景。即使项羽有万夫不当之勇,有冲破一切障碍的豪气与霸气,可面对秦军凭借险要之地构筑的坚固防线,再加上此地险峻的山川地势,项羽也恐怕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毕竟,那连绵的山脉、陡峭的山谷,如同大自然张开的巨口,吞噬着项羽进军的脚步。他又能怎能如常人所想的那样,可以轻松地突破防线而顺利入关呢?
刘邦静静地聆听着张良的分析,心中犹如被一阵清风拂过,之前对于定都的迷茫与犹豫逐渐消散。这番鞭辟入里的剖析,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了张良谋略的深邃和对局势看得的透彻。在这关键时刻,张良就像是一盏明灯,为刘邦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指引着大汉王朝的正确方向,这让他深感无比的幸运,仿佛命运之神在此时伸出了援手,让汉王朝有了更好的发展。
再加上张良本就素负重望,其卓越的谋略、深邃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早已在刘邦心中树立起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他深知张良的一言一行皆是经过深思熟虑,每一条建议都蕴含着对国家长远发展的长远规划。刘邦对张良的信任,如同对高山流水般笃定,认为以张良的才能和见识,他的主张必然是为了汉王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