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张良与陈平两位智者,暗中使出了巧妙的计策,最终竟轻而易举地就将这位谋臣除掉了。张良与陈平二人,一个足智多谋,深谙人心;一个心思缜密,善于谋略。他们二人犹如棋盘上的两位高手,不动声色间布下了这张精妙的棋局,而项羽的那位着名谋臣范增,便在这看似平常却又暗藏玄机的棋局中,一步步陷入了他们挖掘的陷阱。
然而,在历史的记载中,却仅着重描述了陈平的作为。但实际上,这一场惊心动魄的谋划,必定是初始于张良之手。因为要除掉范增这样一位在楚军中地位显赫、能谋善断的人物,绝非易事。这必然需要得到楚军统帅刘邦的明确授意,而在如此重大的决策谋划方面,张良凭借其卓越的智谋和在刘邦心中的地位,成为了幕后主谋的不二人选。毕竟,刘邦对于张良的信任有加,常常与张良商议军国大事,视张良为不可或缺的智囊。在诸多关键决策上,刘邦都会充分听取张良的意见,并给予其极大的自主权。
反观此时的陈平,他还只是一个尚未建立显着功绩的文人。在刘邦的眼中,陈平还只是一个需要培养和考察的人才。
刘邦出身贫寒,性格豪爽直率,如同典型的下里巴人。他对陈平的身份和背景存有一定的疑问,对关于陈平的一些传闻也颇感兴趣。有一天,刘邦突然想起了世间的谣传,询问陈平是否真的有过盗嫂这样令人不齿的行为。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这种道德层面的行为是不被认可和尊重的。
而刘邦之所以询问,一方面是出于好奇,毕竟陈平长得高大俊美,又老大不小却一直未能成家,加上世人不明究里,有了“盗嫂”这种无稽之谈;另一方面,刘邦也是借此机会来考察陈平的为人品。毕竟在一个复杂的政治格局中,用人疑人不用,刘邦需要确保身边的智囊都是品德高尚、忠诚可靠的人。
陈平听闻刘邦的询问,心中顿感无奈。他深知刘邦虽然看似在开玩笑,但实则是在用心观察和考验自己。面对这样的问题,陈平没有丝毫的隐瞒,选择如实相告。
原来,曾经陈平十分喜欢结交各方朋友,在他的那个小圈子里,他总是充满热情和活力,周旋于各种社交活动中。而家中,农活大多是由他的哥嫂来承担,他的嫂嫂每日辛勤劳作,为维持家庭的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