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以赴,誓要击败那不可一世的项羽!”
刘邦在听取张良提出的“下邑之谋”后,深知这是当前扭转局势的关键策略,于是开始有条不紊地一步步实施这一精妙的计谋。
首先,对于策反九江王英布这一关键环节,刘邦精心挑选了舌辩名臣隋何执行这一重要任务。隋何深知此次使命的艰巨性,他怀揣着刘邦的亲笔书信和丰厚的礼物,日夜兼程赶往九江。到达九江后,隋何并未急于求成,而是先深入了解英布的近况和他的心理状态。他通过与英布身边的亲信和谋士巧妙周旋,逐步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在掌握了一定的情况后,隋何才正式面见英布。
隋何见到英布后,并没有直接提及合作之事,而是从楚汉战争的局势入手,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他指出,英布作为楚国的猛将,一直以来都有着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但在项羽伐齐时,因项羽令其共同出兵而英布没有响应,这导致他与项羽之间产生了隔阂。如今,项羽对英布颇为怨恨,多次派使者责之以罪,这使得英布在楚国的处境越发艰难,随时可能面临项羽的打击。
隋何又接着说,刘邦实力雄厚,若能得到英布的支持,必定会给予他优厚的待遇和地位。而且,刘邦一直秉持着用人唯才的理念,非常欣赏英布的才能和武艺。在隋何的一番劝说下,英布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权衡利弊。最终,英布意识到与项羽继续合作可能带来的危险,决定弃暗投明,与刘邦联合。
就在隋何成功策反英布这一令人振奋的时刻,刘邦也马不停蹄地展开了另一项重要行动——派遣使者前去联络彭越。这位肩负重任的使者怀揣着刘邦满满的诚意以及郑重的承诺,不畏路途遥远、艰辛,一路风尘仆仆地朝着彭越的营地疾驰而去。
当彭越获知了刘邦使者前来的目的之后,内心不禁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之中。要知道,曾经在项羽分封诸侯之时,他因为未能得到应有的封赏而心怀愤懑。而且在此之前,当田荣起兵反楚之际,他就曾积极地与彭越取得联系,谋划一同造反之事,但不幸的是他们的行动很快便引来了项羽的猛烈攻击。因此,对于项羽,彭越心中的怨恨可谓是犹如熊熊烈火一般难以熄灭。
然而,刘邦的使者显然非常清楚彭越内心深处的这些纠结之处。所以,他耐心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