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热闹过后。
李奕没了再巡营的心思,当即带人返回了皇城衙署。
他先是去枢密院找文吏要来了二月份的邸报,也就是朝廷抄录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情报。
接着他回到自己的官房仔细翻阅起来。
这年头的武将地位很高,但平日里其实很少管朝堂上的事,倒并非武将们不想去管,而是手伸不了这么长。
真要说起来,就算是张永德和李重进,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日常当值也很少能见到皇帝。
相比之下,文官宰相们更容易接触到皇帝。
特别是像柴荣这种比较勤政的君主,时常会召近臣到身边议事,如散骑常侍、翰林学士和谏议大夫等。
这些人的品阶或许不高,但他们随侍在皇帝左右,实际的权力很大,经常参与军政国事的商议和制定。
一个偌大的国家,治理起来需要顾及方方面面,很多事情并不在朝会上公开讨论,大多都是在极小范围内由部分重要官员商定。
借用后世的一句话形容,这就叫开大会办小事,开小会办大事……别看李奕现如今身份地位很高,在殿前、侍卫两司中实权高过他的,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
但真正要对军政大事进行决策,他的资格还远远不够,哪怕是皇帝的表兄和妹夫也得靠边站。
正所谓,军队只要好好打仗就行,皇帝和宰相们考虑的就多了……就如这次秦州百姓上告的事,不管是真的还是作秀,李奕到现在也无法得知内情。
所以他从枢密院那把抄录的邸报拿来,准备好好读报学习一下中央的精神。
娶魏王女儿确实很重要,但国家大事同样不能落下,若是长时间与朝政脱节,关键时候就会两眼一抹黑。
到了李奕的这个地位,和他同层次、或者更高级别的人,通常不可能直接跟他说明某些利害,很多事情需要靠他自己去揣测琢磨。
虽然这事说起来很操蛋,但现实就是如此,地位越高的人,越喜欢当谜语人。
这么想着,李奕认真翻阅起邸报……上面记载的内容很杂,大多是一些假大空的内容。
毕竟是让各地官员抄阅了解朝廷的政策导向,很多机密的核心决策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