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枢密使、检校太保。”
“……”
皇帝先对文臣们进行了封赏,其中枢密院虽管军事,但主官不是武夫出身,所以也算到文臣里面。
李奕坐在一旁静静听着,对于其他人的封赏他没在意听,主要是放到了六个重臣的身上。
宰相从三个增加到四个,多了个中书侍郎景范。
景范兼判三司,也就是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等三司。
委任宰相专判三司事务,这是中晚唐以来的传统,一直到北宋元丰改制前都是如此。
担任此职的宰相号称“计相”。
不过相比于另外三位宰相,景范只能被称为末相了,也就是排位最低的一个。
其中宰相范质是弘文馆大学士,加了这个头衔说明他就是首相,排位第一。
而李谷加兼监修国史,那就是次相,排位第二。
王溥则比景范多了个集贤殿大学士的头衔,自然就是排位第三。
除此之外,枢密副使魏仁浦如李奕之前预料的那般,这次整顿完禁军后,直接转正为枢密使。
虽然郑仁诲的枢密使职位没有被去掉,还加兼了侍中的荣衔。
但有鉴于对方从皇帝御驾出征回来,就没有再到枢密院主持过事务,据说年老体衰导致病情反复,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因此郑仁诲这个枢密使已经是空有名头。
看来以后魏仁浦在枢密院内是真正的说一不二了。
当然,枢密使的权力也没想象中那么大。
自从郭威以枢密使之位,篡夺后汉的江山之后,枢密使已经逐渐以文官担任。
枢密院也开始沦为了皇帝的传话筒。
不过魏仁浦极受柴荣信重,李奕准备日后跟对方要打好关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