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二年,正月初一。
大周皇帝在东京城郊圜丘祭天,并奉太祖皇帝神主于太庙,文武大臣数百人随侍大典。
圜丘祭天的制度沿袭自周代。
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属于历朝历代最重要的祭祀活动。
从隋代开始,将祭祀昊天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庙定为大祀。
祭祀星辰、五祀、四望等定为中祀。
祭祀司命、司中、风师、雨师、山川等定为小祀。
一般情况下,中祀和小祀比较常见,皇帝可以任命官员代祭,不用亲自出面。
但大祀就不一样了,必定要皇帝亲自祭祀,以彰显对上天的敬畏。
后周太祖郭威自称周朝虢叔的后代,以此建立国家社稷,号为大周。
所以后周一朝对于圜丘祭天非常重视。
此番郊祀以皇帝柴荣为主祭,宰相范质为陪祭大臣,祭祀的是昊天上帝和祖宗太庙。
同时皇后符氏也陪着皇帝一起参加祭祀大典。
一大早。
皇帝和皇后便从宫城起驾。
随行的文武大臣、宦官宫人足有近千人。
再加上护卫皇驾的殿前诸班直将士。
浩浩荡荡上万人马从万胜门出了东京前往西郊的圜丘祭坛。
而李奕作为皇帝检阅禁军的负责人,在内殿直的营房将就歇了一夜。
然后在凌晨三四点就爬了起来,开始安排调动受阅的禁军各部。
受阅的部队需要先行赶往西郊校场驻扎,等待皇帝祭天结束后正式检阅部队。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李奕又马不停蹄的赶回宫城,跟着皇帝的御驾一起前往祭坛。
来来回回折腾的他精疲力尽。
不过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反之亦然。
像那些六军诸卫的大将军们,顶着个虚衔混吃等死,想要给皇帝出力还没机会呢。
祭祀正式开始。
皇帝柴荣身穿大裘,内着明黄衮服,上绣日月星辰及山、龙等纹饰,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手持镇圭,一步步登上祭坛。
都说皇帝在人间至高无上,但面对着神威莫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