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训的办事效率确实很高。
第二天一早,奉礼部尚书、平章事王溥之命,二三十名儒生抵达枢密院,前来帮忙整理人员籍薄。
李奕一打听才知道,这些来帮忙的人可不是一般的文吏。
而是来自国子监的生徒们,亦可称之为贡举人。
其中领头的还是两名前几年高中的进士。
只不过这两人比较倒霉,待选了好几年还没轮到官职,目前暂时在中央官学兼职老师。
五代时期因战乱不息,科举制度受到很大影响,贡试时断时续,甚至中间还暂停了好几年。
但总体上各朝各代还是很重视选拔文官人才的。
特别是太祖郭威建国称帝后,每年都会举行贡举,选拔一定数量的进士,以充任中央和地方官员。
然而毕竟是处于乱世,天下尚未一统,空闲的官职实在有限。
很多官职还要留出来加衔赏赐武夫们。
比如李奕兼任的乾州刺史,虽说没有实际管辖权,但终究是占了个刺史名额。
这也就导致东京朝廷留置了许多待选的官员。
只能是谁资历深,或者政绩高,谁先获得任命,新科进士们也只能往后排。
“有劳诸位屈尊来干些书吏们的杂活。”
李奕抱拳客气道,对待这群来自官学的读书人,他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和善意。
众人忙连声称不敢。
不得不说,宰相王溥还挺有想法,既给李奕拉来了这群免费劳力,还不用调动官方部门的书吏,以免影响到日常的政务。
要不说人家能当宰相呢……至少李奕没想到还能这么干。
不过向训的这份人情,他倒是要担下了,若不是看在向训的面子上,王溥未必会痛快的遣人过来帮忙。
说到底,宰相毕竟是文官之首,枢密副使魏仁浦见到宰相们,也要客气三分。
都说五代时期武夫们的地位高,但那要看跟谁比,宰相们虽是文官,但地位超脱,政局稳定的时候,宰相们说话是很有分量的。
当然,真要武夫们生起乱来,那自然又是另一回事。
接下来。
有了这帮国子监的贡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