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替皇帝找灭佛的借口。
况且他也并非危言耸听,实际上在乱世中,佛门的作为确实不像是普渡众生,反而更像是趁机发乱世国财。
柴荣闻言眉头紧皱,他并非对佛门一无所知。
在太祖郭威病逝的前一年,郭威诛杀权臣王峻之后,把柴荣从澶州召回开封,加封其为晋王,任开封府尹兼功德使。
所谓功德使,就是管理僧尼、道士和女冠的官职。
柴荣在功德使任上时间不长,虽然没有具体管什么事,但也对佛道之事有所了解。
再加上李奕所说的佛门的事情,历朝历代也有先例可循,柴荣不免起了几分心思。
但他还是有些犹豫,担心对佛门大动干戈,对自己的名声影响不好。
毕竟在乱世中,百姓们崇信佛道是一种心理寄托。
若是做的太过……柴荣可是以太宗皇帝自比的,很在意自己的名声和后世的评价。
只不过听了李奕的提议,他却又十分的心动,因为眼下朝廷实在太穷,方方面面都要花钱。
柴荣斟酌道:“李卿所言也有几分道理,只是这整肃佛门总要有个分寸。”
“不知李卿可曾考虑过这些?”
“陛下思虑深远,兼爱天下,乃圣明之君!”
李奕先是拍了个马匹,接着又道,“整肃佛门自然要有限度,不能扰阻百姓向善之心。”
“所以臣经过深思熟虑,倒是想出一些章程,大致可分五个方面。”
“其一,废除无敕额之寺庙,铲除大量孤寺野庙,天下各处只留少量名寺,以慰百姓崇佛之心。”
“其二,限制寺庙僧尼数量,并遣散无度牒之辈,以及挂靠寺院的俗家弟子,以防瞒报户籍人口。”
“其三,禁止百姓私自出家,若家中有父母妻儿,却不尽赡养抚育之责,当以重罚警示。”
“其四,指定剃度出家之地,不允许随意就地剃度,应在重要的州府设置场所,剃度者必须前往指定地点。”
“其五,收缴佛像铜器铸钱,以臣看来,自古铜钱就不够用,却以铜铸造佛像器具,实在是极大的浪费。”
“甚至于有人熔钱以铸佛像铜器获利,这是动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