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动作。
小校赶紧呵斥道:“你们这些蠢货,还拦着李都使的路干甚,都他娘的滚开让路!”
一众军卒这才醒悟过来,顿时全都收起长枪兵器,如鸟兽散般退到一旁。
“我们走吧。”
李奕双腿轻夹,催动马儿,率先进了城门。
马仁瑀等人连忙井然有序的跟了上去。
“李都使乃真英杰也,大丈夫该当如是!”
凝望着李奕一行人离开的背影,城门小校突然忍不住感慨万分。
若李奕听到这话,怕是要哭笑不得,他竟还有被人形容为“大丈夫当如是”的一天。
幸好小校没补一句“彼可取而代也”。
“头儿,刚才那位将军,是在高平和忻口两场大战中,立下大功的李奕李都使?”
小校身后有一名军卒小心翼翼问了一句。
“不然还能有谁?”
军卒们闻言自然又是一阵艳羡赞叹……
……
“驾!”
李奕一行人驰马穿过大街,直奔内殿直的驻地方向。
来往的贩夫走卒,撞见这么一群威势慑人的骑士,全都唯恐避之而不及,远远的躲在道路两旁。
“柴荣怎么会这么早身体就出问题?”
李奕眉头紧皱,心下惊疑不定。
自从昨日在半路上得知张建功带的口信后。
李奕便把自己和马仁瑀的亲眷都临时安排住在东京城数十里外的陈桥驿。
然后他自己带着亲兵人马星夜兼程往回赶。
终于在今天早上赶回到了东京城。
“老天可别让柴荣死这么早啊。”
李奕在心中暗自祈祷。
在如今的后周禁军中,或许李奕是最不愿看到柴荣英年早逝的。
毕竟他现在的根基太浅,还需要借助柴荣的赏识,一步步的往上爬呢。
说起来,柴荣算是五代君王中比较开明的。
只要能打仗能立功,他根本不会吝啬提拔和赏赐。
看看扶保赵匡胤登临大位的那些大小兄弟们。
近乎半数人员都是在高平之战中起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