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计投资270万(升值部分计算在美元外汇收益)。
公债:认购了110万的公债。
糖厂:100万的投资。
航运和贸易:100万的投资,但会分批投入。
电影和戏院:暂且算40万的投资。
修建‘陈公馆’的建筑费10万、支持青霉素的研发10万、支持体育事业15万,三笔加起来也有35万。
一番‘投资’下来,陈光良的现金流差不多就剩下300万(当然还有房款没有收齐,但已经包含在内)。
另外就是实业和报业:
同昌车行制造厂,今年每月生产450辆自行车、500辆三轮车,预计年盈利三十万大洋,陈光良占股三成,今年分红未定;
捷瑞煤球厂,陈光良占股50,处于投资状态,今年不分红;
维他奶,处于投资状态,反而新增不少债务,扩大规模;
东方报社,最近两年也不会分红。
照这个样子看来,陈光良没有来的有些‘紧张感’。
难道,是因为钱不够多?
他并不是‘视财如命’,若是对国家有利或慈善捐赠,他现在都会拿钱出来。
例如最近一年的长江车行利润,基本都被他零零散散的捐赠出去,有的捐给家乡铺桥修路,有的捐给沪市的穷人救济,这些都是捐给慈善团体的,包括宁波旅沪同乡会。
当然。
陈光良也知道历史不可改变,所做的也不过是‘能之所及’的事情,捐款也是在自己的接受范围。
维他奶的会议室。
陈光良正在和管理层开会,包括总经理陈世源、技术总工吴广生、市场部经理王统照总计11名高层的团队。
发展到现在,维他奶已经是一家拥有职员一千多人的企业,产品包括瓶装维他奶、豆奶粉,并涉及大豆的贸易。
“豆奶粉在市场非常畅销,平均每日的销量已经能达到500罐,已经成为送礼的最佳选择”王统照认真的汇报着工作,精神面貌十足。
豆奶粉一上市,就打着‘最佳礼品’、‘关爱老人和儿童健康’的名义大肆宣传,市场反应异常的热烈。
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