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商华伦洋行的远东代表普洛斯,再次上门推销他们的‘乌苏拉立克茂斯(ursu rickrs)轮’。
这一次,普洛斯的诚意显得非常大,因为现在华夏的航运老板都知道——欧美的航运正在经历大萧条,轮船开始停满港口,新船和二手船的价格正在暴跌。
有《东方日报》和《资本》杂志的信息来源,不知道要为华夏航运省下多少成本。
这个时代的信息来源比较堵塞,哪怕是《新闻报》和《申报》有海外的信息来源,但他们不会去可以调查航运相关的行情。反倒是《东方日报》,不仅有着海外的信息来源,还有‘针对性’的商业经济调查。
“陈先生,‘乌苏拉立克茂斯(ursu rickrs)轮’只需要65万美金,你就可以买下它。这个价格已经是非常低了,它毕竟是你们华资航运的船队最大船只,动力十足。我知道的,你现在需要一艘船!”
好家伙,真是卖力的推销啊。
陈光良这一次不再坚持,笑着说道:“如果你上次这样爽快,我们说不定已经开上这艘船了。”
比预期的价格稍微高出一点点,但也算是合理,折合下来就是26万大洋。这个价格,哪怕是其他华资也未必买得到。
普洛斯心中说道,若不是你在华夏散播——海外航运的情况,不然那些华资岂会个个学聪明了。
当然,他嘴上说道:“其实,你比我们欧洲人还了解海外航运的情况,事实正如你所说的,航运确实变得困难起来。不过,华夏的经济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你尽管放心的投入这一行业。”
陈光良虽然心底有自己的盘算,但嘴上还是说道:“自然是如此。对了,我们还需要聘请你们挪威的船长和大副二副等主要的船上岗位,希望贵洋行帮助。”
普洛斯高兴的说道:“没问题,我们挪威是海上最佳航海人,我们专业而勇敢。”
海盗出身,当然如此。
当然普洛斯的话,也让陈光良心中决定——建立属于自己的‘海事学校’,培养海运人才。等到四十年代抗战结束,他要用上华夏籍的船长。
最后,陈光良问了一句不着边际的话:“不知道华伦洋行在北美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