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都市言情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 第195章 糖业何去何从(4/6)
制糖设备也更好更便宜的引进,这便是人和。天时地利人和,华夏制糖前景有望夺回市场。”

    他的话里,不仅有对陈光良文章的欣赏,也有对宋仔文的追捧——1928—1930年间,宋仔文通过谈判收回关税自主权,使华夏有权确定关税税率和监督税收。

    也就是说,华夏现在有权对洋塘实行征收高额关税,以保护本土产业。

    事实上,如今西方国家也在搞这种,征收外国产品的高关税,保护本土产业,因为经济不好。

    随后,宋仔文凝重道:“你知道他陈光良为什么不自己投资,反而大方的写在报纸上嘛?”

    唐腴胪少做思考,便已经明白的说道:“陈光良是商人,按道理有如此好的反感,理应自己投资才对。他现在大方的写出来,看样子是希望粤省官方采纳他的建议。而说到底,他在担心粤省的营商环境。”

    宋仔文点点头,说道:“不错,不然商人逐利,岂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把这篇文章,拿给实业部,再转给粤省方面。”

    “好的”

    实业部,就是原来的工商、农矿两部,今年已经合并,部长是孔祥熙。

    《华夏糖业的何去何从》这篇文章刊登后,原来的‘国民制糖公司’股东虞洽卿、方椒伯、张元济等人纷纷致电陈光良,询问陈光良是否有意发起新的制糖企业,去粤省投资。

    大家的意思是,如果陈光良愿意发起,他们愿意入股投资。

    很明显,大家都看到了庞大的利润,和成功的可能性!

    ‘国民制糖公司’一开始并不是江浙财团发起的,其股东非常复杂,发起人马玉山也是粤省人;后来几经波折,由江浙财团掌控,直到最后破产。

    面对大家的鼓动,陈光良不为所动,并不打算主动发起投资。

    他在等一个契机!

    其实,陈光良现在的事业,也陷入一个瓶颈。

    地产暂时没有新的项目,金融也开始收缩战线。而恰恰是这两个产业,为他创造了九成的财富,也就是上千万的‘现金流’。

    手握庞大的现金,自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这个时代很乱。

    一不小心,可能就被人盯上。

    这也是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