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良再次成为沪市的名人,这次不再是是充满‘铜臭’的商业行为,而是因为撰写的一首诗。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首诗让全国的知识分子,都感受到莫名的鼓舞,对《东方日报》的好感度大增,纷纷购入其报纸阅读。
鲁迅:“奇才啊!不仅仅是商业奇才,更是一位全能的奇才。会研发三轮黄包车这样的利民物件,还会作出这样一首好诗。”
徐志摩:“肯定是请人代写的,如此粗俗的一个商人,岂能写得出这样一首好诗。”
章其华:“我就知道,他的文学天赋很厉害,至少比我厉害!”
陈光良本人也没有想到,仅仅是想出一下风头,但效果确是如此的好。
不仅让《东方日报》得到一些知识分子的青睐,也让他本人成为有学问的商人。
中西女中。
严仁美拿着一份《东方日报》看了起来,这是她自己购买的。
自从上次父亲给他说了那个事后,虽然没有逼迫她,但她也在做最坏的打算,那就是了解一些陈光良这个人。
了解的渠道,也只有买份《东方日报》,再有意无意的打听一些事情。
截止到目前,她知道陈光良做生意非常厉害,被人称之为‘商业奇才’,生意横跨租车行、地产、报业、制造业等,几乎很多领域都创造了奇迹。更为关键的是,陈光良出身贫寒。
“他是不是真的有看重知识?”
抱着这样的疑问,严仁美觉得有必要重视。
因为陈光良第一次表现出的‘英语’水平似乎很高,一点不像只读过几年私塾的人。以及还说允许自己继续读书,这说明他对知识很看重。
“呸,他凭什么管我,我才不想那么早嫁人!”
仅凭一面之缘,就像俘获女孩的芳心,简直是痴人做梦。
此时的严仁美如果能自主决定,一定是果断拒绝陈光良的提亲。
“咦,这首诗很不错居然发表者叫做陈光良,莫非是他?不会吧,他一个商人怎么会发表诗?”
“仁美,你居然在看报?”孔令仪从背后突然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