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在正式创刊的前一周,已经开始刊登广告。
首先是在自家报纸《商报》上面刊登了广告:《东方日报》21日创刊,敬请期待。让你足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其次,《东方日报》还印制了不少海报,贴在一些地方广而告之。
一时间,倒是引起报业同行的瞩目。
《申报》的史量才看到后,忍不住笑道:“一个新报,也敢说‘让人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那我们《申报》又算得上什么?”
此时的《申报》,最高销量已经能达到14万份(日报),一年盈利也有一二十万大洋(报纸盈利小)。
可以说,《申报》如今是华夏的报业之王,而史量才更是报业的大亨,甚至连国民政府都不予理会。
《申报》编辑部负责人陈景韩,回应道:“史先生,这个《东方日报》最近似乎在大肆招募记者,看来其老板有大干一场的想法。”
“那我们就拭目以待,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报纸!”
陈景韩点点头,随后抱怨道:“史先生,张总编现在对我们编辑部干预实在太多,这样我们的工作很难做!甚至,张总编和汪英宾私下成立电讯社,目的昭然若揭啊!”
按规矩,编辑部之行政由总主笔陈景韩管理,但张也有越权干涉之时,故而,陈首先表达不满;其后,陈景韩再告状张竹平私自成立电讯社,进一步捅刀。
史量才闻言,顿时怒道:“真是如此?”
他虽对张之独断专行,不慊于心,但顾念张历年来为报馆所耗心血独多,不忍做出“狡兔死,走狗烹”之事。
但如今,张竹平私自成立电讯社,那岂不是卖的是《申报》的资源?
这让他如何不怒!
陈景韩点头说道:“八九不离十。张与汪联合《申报》《时事新报》的编辑,将两报内容编选为电讯,发给全国各报社,这本是对公司有利的事情。但如今这个电讯社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又私下成立电讯社,这有损害《申报》的利益。”
前面的电讯社,是《申报》史量才收钱;后面的电讯社,钱就进了张竹平和汪英宾手中。
而《时事新报》是张竹平花六万大洋买下的,交给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