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养的人实在太多了,本王也有难处啊!”
殷正茂看向朱在铤。
“王爷,周王府作为河南最大宗藩,当下拥有朝廷赏赐、他人寄名,近年来兼并之田,共计约为400万亩(即四万顷),周王府的四十多个郡王,随便一个都能拿出十万亩良田,您……您这不是糊弄朝廷吗?”
殷正茂作为户部尚书,自然在来河南之前便做好了功课。
“是……是……有这么多,但……但养活的人也多啊!除宗族外,开封府过半的百姓都要靠我周王府生活,本王……本王……最多能捐二十万亩,且还是这次收割之后。再多,便让朝廷来惩罚我朱在铤吧,本王不相信朝廷能将我这个亲王一撸到底!”
涉及周王府的利益,朱在铤也变得硬气起来。
“六十万亩!”殷正茂看向朱在铤。
“不可能!”朱在铤果断拒绝。
“王爷,既然您如此果决,那臣便只能公事公办了。接下来,周王府所有非法兼并之田,一律充公,所有寄名于周王府之田,一律充公,外加臣将详查《玉牒》之上的周王府宗人名录,有不符合资格者,全部剔除,并将相关伪报者,交由宗人府重惩!”
听到此话,朱在铤顿时有些怂了。
假丈田亩之事,他作为亲王,还能硬扛。
朝廷真将他撸掉,所有的藩王都会为其求情,毕竟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但若详查《玉牒》名录,那周王府涉案者就不是一个两个了。
特别是在隆庆朝。
假冒名额争抢朝廷宗禄的事情,所有宗藩都在做。
朱在铤犹豫了一下,伸出三个手指。
“三十万亩吧!”
“六十万亩!”
“四十万亩!”朱在铤伸出四个手指。
“六十万亩!”
“四十五万亩,不能再多了!”此刻的朱在铤,嘴唇都在颤抖。
殷正茂缓了缓。
“五十万亩!但需要有一个前提。”
“什么前提?”
“王爷需命令河南所有宗藩向朝廷捐田,另外上奏请愿大明所有宗藩都应向朝廷捐田,以表对河南丈田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