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下侧,拱手道:“陛下,臣以为若想让天下读书人不再质疑科举不公,秀才赵承砚不但应无罪,而且应有功!”
听到此话,张居正等人都面带疑惑地看向沈念。
沈念说话,总是语出惊人。
沈念接着道:“赵承砚先是伪造登科录,撰写题壁诗,后又以死写绝笔信。谁都能看出,他乃预谋为之,欲舍命尸谏,通过此极端的方式,倾诉当下科举的不公。”
“朝廷可以将其定性为造谣,定性为诽谤朝政,但是谁看不出此登科录是假的,谁看不出此题壁诗只是他的推测?这种一眼假且尚未发生的事情,读书人们为何会相信?还不是因他们看不到朝廷的公正,看不到科举的公正?”
“百姓看到他的这一系列行为,都将其定义为尸谏,朝廷却要将其定义为造谣轻生、死不足惜,此举有掩盖真相之嫌,这如何能使得天下百姓满意?”
“当下最好的方式,就是朝廷承认赵承砚尸谏之事,且不禁书生传播此事,而后朝廷派遣都察院御史彻查当下科举之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天下读书人看到朝廷的态度,看到对科举的重视!”
“不然明年三月,即使两位阁老之子靠着真才实学荣登一甲,诸多山西学子皆榜上有名,又有几人相信科举的公正?”
“科举乃国之基业,不彻查不足以平民意,不彻查不足以让天下人看到公平!我们应顺民意而为,让天下读书人看到朝廷对他们的尊重。”
“当年有个叫做黄巢的书生,因考不上长安,无奈选择打进了长安,这不是前车之鉴吗?唯有让天下读书人都相信的公平,才算是真正的科场公平!”
“当下有书生敢于尸谏质疑科场公平,乃我朝之幸,应顺民意而不问罪。查不出问题,是社稷之福,查出问题,是未来社稷之福!”
……
沈念面色严肃,这一番话令整个文华殿都安静了下来。
这一刻。
张四维与冯保都是脸色一变,二人很清楚,当下的科举其实是经不起细查的。
因为这二人,都间接地收过钱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