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不负陛下所托!”
小万历满意地点了点头。
一旁的张居正也微微点头,他想听到的就是海瑞“以大局为重”这五个字。
小万历接着道:“众卿,百家议政在即,朕希望大家都能明白,朝廷举行百家议政的目的,不是让官学与民学针锋相对,不是争一个胜负输赢,而是让天下人了解朝廷强国富民的诚意与决心,探讨出更多新政之策。”
“朕想看到的结果,是此番议政之后,会有更多的读书人支持朝廷新政,更专注于实务,更倾向于身体力行地为朝廷、为万民做事,而非空谈治国、讲学治国,使得大明天下异端泛滥!”
……
“臣遵命!”百官齐齐拱手,声音震耳欲聋。
御座的帘幕后。
李太后望着小万历那有些单薄的背影,不由得露出满意的笑容。
她突然意识到,一直听政问政,总是提前背词准备常朝的小皇帝,已拥有了向群臣发号施令的帝王气势。
……
常朝之后。
海瑞大步走向都察院,其步子甚快,两丈之内无一人。
御史言官就是这样,清则无友,大多都是独来独往。
这时,吏科给事中姚斌,小跑来到海瑞的面前。
海瑞巡视山西,他也将全程陪同。
“海佥院,下官是吏科给事中姚斌,近日也整理了许多关于山西晋官、晋商情况的文书,稍后能否与您商讨一下。”
海瑞打量着姚斌道:“敢于弹劾当朝阁臣与刑部尚书且非风闻言事,好样的,午后便来找老夫吧!”
“下官遵命!”姚斌重重拱手。
这一刻,姚斌仰脸望天。
突然觉得京师这几日一直都灰蒙蒙的天空是那么湛蓝剔透,白云如絮似雪。
而他,精神充沛,斗志满满。
……
翌日清晨。
翰林院公布了百家议政的三百名诣阙者名单以及一千名旁听者名单。
这两个名单皆是根据各个学说门派自荐后,翰林院依据议政之策的内容类别,遴选出来的。
没有偏向或打压任何人。
甚至给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