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最容易死人的。
但这一切被奉国公发现。
她的兄长不顾尊卑,给了她一记狠狠的耳光。
打碎了她那当时还十分粗浅的野心和谋算。
“今日若是陛下死了,明日你我都要被宗亲逼着陪葬!先帝刚走,新帝就出事,你是打量着所有人都不知晓你的算计吗?!”
这件事,后续被奉国公料理得很干净。
裴玠很快痊愈,太医署的一位御医也在不久后因着醉酒失足,淹死在了自家的池塘中。
那场高热,没有掀起半点儿风浪。
太后不敢置信地望向奉国公。
兄长这是在提醒她,今日若不给个交代,明日御史台的奏章怕是要用“谋害龙体”四字做文章了。
好!好啊!
信王见此情状,适时上前半步。
“母后,康王叔和奉国公所言,也是儿臣忧虑之处。今夜王府有内侍匆忙来报,说宫中陛下遇刺。在门房传话间隙,那内侍已然没了踪影,可见来历可疑。但无论可疑与否,今夜陛下遇刺的消息已然传了出去,而且极有可能并非只有我们三人知晓。儿臣与康王叔和奉国公都是一样的目的,为了朝堂安稳,为了神都安定!若皇兄遇刺一事传扬出去,必生大乱!”
比起康王的强硬和奉国公的阴阳,信王的话说得显然更让太后心中好接受一些。
只是,有内侍前去各府传信的消息,还是让太后清楚意识到,事情往她最不愿接受的方向发展了。
这是裴玠安排的手段吗?
可他一直在仁寿宫内,如何安排?何时安排?
且中毒一事又是谁在其中横插一脚?
太后不想自己的一桩布局,居然牵扯出了这么多方势力,如今倒是越发不好收场。
“儿臣今日带来一物,是当年父皇所赐下的定坤丹。愿以此物,为母后、为陛下,排忧解难。”
信王从宽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锦盒,双手捧之,庄重奉上。
“这是当年你救驾之功后先帝赐你的。你竟……”
这可是保命的东西,你竟拿出给裴玠用!
若不是此时还有外人在,太后怕是这后半句就要直接脱口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