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兵萨尔萨·莎莎,在未接受活像样训练的情况下,就被强征为步兵,参加西部战线仅10天便阵亡了。
他还只是个18岁的青年,刚从高中毕业不久。
不久前还在享受和平校园生活的年轻人,被驱赶到前线丧命这是何等悲剧啊。
但直白地说,这样的悲剧在前线早已司空见惯。
一次攻势或防御战中,敌我双方平均会有近千人丧生,其中大半都是刚被送上前线的新兵。
据说新兵若被编入突击部队,半年内几乎都会战死。
只有幸存下来的精锐突击兵,才能获得继续在地狱般日子里煎熬的"特权"。
说实话,我分不清哪种结局更幸福。
萨尔萨·莎莎对我而言,绝非能称之为朋友的存在。
我们之间交情尚浅,也未曾有过特别融洽,愉快的交谈。
相比之下,第一天就丧生的同孤儿院出身的巴尼·诺艾尔要亲近得多。
我早已知晓——愚钝又蠢笨的萨尔萨·莎莎,注定无法在这个战场上存活。
所以我也刻意筑起心墙,避免与他过分亲近。
————明明已经这样了,我为何还是无法释怀呢。
他那张残缺的临终面容,如同锈蚀的铜色面具般牢牢蚀刻在我的脑海之中。
萨尔萨·莎莎痉挛的躯体不断在我眼前闪回,那张毫无生气的脸总在阖眼的瞬间浮现。
稍不留神,恐怕就会失声痛哭出来。
这份煎熬的源头,想必是因为他替我挡下了死神的镰刀。
若非萨尔萨·莎莎的挺身相护,此刻缺损半张脸的该是我才对。
从未想过,被他人的牺牲庇护着苟活,竟会如此痛苦。
看来我这颗心,远比自以为的要脆弱得多啊。
——————
“看来你的脚已经痊愈了呢,图里医疗兵。”
我茫然地被抬进了野战医院,接受了卫生兵前辈们的治疗。
随后在护理兵(负责协助卫生兵工作、管理点滴等药剂的人员)的引导下,被安置在一块小布垫上静卧休息。
“加尔巴克排长阁下。”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