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方向。
谁也没想到,这个曾经游手好闲的人,日后竟成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人士。
王宝利的伤不属于工伤,王国庆和刘玉峰多次找到纪广才求情:“虽然是在厂外出的事,但毕竟是工作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比照工伤处理?”
工厂革委会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同意了这个请求。
另一边,郑维岩此前想推进的项目,因袁国岭的离世而搁置。
如今纪广才升任副厂长,郑维岩赶忙重新整理材料上报。
纪广才看后大为赞赏,还找来宋东方商议。
宋东方对项目本就有所了解,也表示支持。
纪广才拿着材料到后勤部门时,当着众人的面夸赞郑维岩:“这小子脑子活,想法好!等厂革委会定下来,咱们就大干一场!”
然而,在厂领导学习会上,纪广才却声称这个想法是自己在工会任职时就有的,只是当时没来得及落实。
宋东方和刘玉听了,心中满是鄙夷 —— 明明袁国岭在世时郑维岩就提过这项目,纪广才这分明是抢功!
但面上,他们还是笑着附和:“老纪的想法很有前瞻性,对三线后勤工作肯定大有益处!”
徐志海则想得更为长远,他皱着眉头说道:“这事没那么简单。首先得解决人的问题,找不到合适的负责人,项目根本推进不下去;其次是资金,厂里的福利基金可拿不出多余的钱……”
他既没明确支持,也没反对,只是让纪广才自己想办法,这可把纪广才难住了。
话已说出口,总不能打退堂鼓,会后,他赶忙召集后勤领导开会商讨对策。
会上,张东强率先发言:“这个项目老郑早就汇报过,我琢磨着,咱们厂里有冷库,完全可以先利用起来做冰棍。前期只要买点糖,成本低,等赚了钱再慢慢扩大规模!”
纪广才眼前一亮,猛吸一口烟,点头赞同:“是个好主意!” 庞丙江也跟着附和:“做冰棍模子花不了几个钱,先干起来再说!”
几天后,第一批冰棍新鲜出炉,试吃反响不错,各单位工会纷纷下订单。
首战告捷,纪广才信心大增,准备乘胜追击。
这时,一名后勤女工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