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都市言情 > 三线情怀 > 第168章 下乡2安排(3/4)
条勉强能过马车的羊肠小道,安得志带领众人抡起铁锤、挥动铁锹,拓宽道路。

    碎石飞溅,汗水与尘土混合,终于让汽车能够通行,尽管上下坡依旧陡峭得让人捏一把汗。

    翻过大石山,队伍继续在荆棘丛生的山路上开辟道路,终于抵达国村。

    国村隐匿在辽西山脉深处,是典型的 “九山半水半分田” 之地。

    村里的梯田沿着半山坡层层叠叠,建国后人口增加,新建的房屋早已占满了所有空地,根本没有可供修建青年点的宅基地。

    厂里的人相中了村前的一小块平地,却遭到了社员们的强烈反对。

    经过无数次的协商,社员们最终将村西北鹦鹉砬子山的北沟划给了青年点。

    北沟沟浅石多,稀疏的小树歪歪扭扭地生长着,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声在寂静的山谷中格外清晰。

    为了建设青年点,安得志和工人们支起简陋的帐篷,白天修路,夜晚就挤在帐篷里休息。

    路修通后,建筑队伍运来砖瓦木材,在相对平坦的坡地上建起了一排平房。

    为了解决用电问题,工厂甚至把建设三线时用的柴油机拉了过来,利用坡下的小河发动机器,引水上山。

    村里常年缺粮,一直靠着返销粮度日。

    厂里为了支持村里,送去了几百斤粮食,还将下乡人员几个月的口粮托付给小队。

    小队长拍着胸脯承诺,每月按时给青年点发放粮食。

    工厂与公社的沟通协调仍在继续,市里也送来了宣传影片。

    一天晚上,周山和吴权早早来到学校操场。

    白色的幕布挂在两棵大树之间,随着晚风轻轻晃动。

    电影里,竹林掩映下的青年点整洁漂亮,宿舍窗台上摆放着鲜艳的鲜花,一群年轻人在欢快地唱歌跳舞;

    农田里,下乡青年们弯腰插秧,动作娴熟;

    青年点的厨房里,厨师正用精湛的刀工切着土豆丝,刀刃与案板碰撞出清脆的声响……

    周山看得入迷,眼睛里闪烁着向往的光芒,脑海中勾勒出自己下乡时的美好画面。

    8 月 21 日清晨,两辆插着八面红旗的解放货车停在学校操场,27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