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的妈妈骤然收到一封电报,展开一看,上面清晰地写着“父病危,速回”。
瞧见电报内容的瞬间,周妈妈的心猛地一揪,焦急如焚,她急忙向单位请假,而后脚步匆匆,踏上了归乡的路途。
周山由于要上学,无法陪伴妈妈一同回去。
放学后,他便跟着吴权来到了吴权家。
在周伟考车票那段时间,周山为了能在哥哥面前显摆,铆足了劲识字,认识的字渐渐多了起来。
他开始尝试记日记,每次记录时,都想着把每天的事儿写得精彩些、绘声绘色些。
周山的爸爸跟他讲,多读小说对学会写作很有帮助。
那时,家里仅有的一本小说便是《高玉宝》,周山如获至宝,整整三天,都全神贯注地研读,书里的许多情节都被他牢牢记住。
书中高玉宝的童年满是苦难,经常吃不饱饭、穿不上暖衣,还总遭地主欺负。
可就算处在这般艰难的境地,高玉宝对知识的渴望也从未削减半分。
他想尽各种办法识字读书,即便条件恶劣到了极致,也绝不放弃。
周山想到自己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资源丰富,再看看高玉宝在放牛、做杂活的间隙,还拼命抓住点滴时间学习,心中不禁感慨万分,也越发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尤其是读到 “半夜鸡叫” 那段,地主周扒皮为了让长工们多干活,半夜竟钻进鸡窝学鸡叫,把大家从睡梦中叫醒去劳作,周山顿时怒火中烧,对地主的贪婪狡诈厌恶至极。
同时,也对高玉宝和长工们面对不公时的反抗精神,生出更多敬佩。
三天很快过去,周山轻轻合上《高玉宝》,书中的画面却还在他脑海里不断浮现。
他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生活得多么幸福,暗暗下定决心,要以高玉宝为榜样,在学习上始终保持热情,不怕任何困难,把从书里学到的精神力量,实实在在地用在日常生活中。
随后,他兴致勃勃地跟吴权讲起《半夜鸡叫》的故事。
吴权起初听得津津有味,可天天都是高玉宝、周扒皮、晒大粪这些情节,时间一长,吴权便有些不耐烦了,说道:“就不能讲点别的?天天都是这一套,我都听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