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又娶了一房媳妇,两年后,于学庆出生。
解放后没过几年,两个大舅妈相继因病去世。
曾经身为富农的大舅,又变得无钱无地了。
喝酒的时候,大舅总是感慨万千,他说人的一生,真不知道要经历几次穷困,几次富足。
不喝酒的时候,大舅头脑聪明,干活又勤快,农家的各种活计他基本都会。
他还会给牲口看病,给果树剪枝,盘炕、上梁、修房这些活儿也不在话下。
而且家里只有于学庆一个儿子,生活还算过得去。
于学庆也很聪明,学会了医术,成了大队的赤脚医生。
后来,于学庆娶了亲,有了孙子于连奎和孙女,孩子不多,家里负担也轻,在村里算是生活条件不错的人家。
周山他们来到于学庆家,只见于学庆的院子也不小,同样有五间瓦房,三根烟囱正一起向空中冒着白烟。
进了房门,左右两边各有一口大锅,正煮着饭菜。
西屋地中间还有一个铁炉子,烧着热水。
铁炉子旁边有一个木头箱子,箱子里放着许多圆圆的、像大饼一样的东西。
周山觉得十分新奇,伸手就要去拿。
周山的外甥于连奎赶忙告诉他:“那是牛粪。”
周山一听说是牛粪,反而更好奇了,伸手拿了一块,放在鼻子下闻了闻,说:“没什么臭味啊!”
于连奎解释道:“当然没臭味啦,这粪是牛在荒甸上吃草拉的,晒干后我们捡回来的。”
“是你捡的?” “对!”
“你上几年级了?”
“四年级。”
“咱俩一样。”
两人便聊起了课本,可聊了一会儿,却发现两人所学的课本内容相差甚远,这让他们感到十分困惑。
腊月二十七,是姥爷七十三岁的生日,一家人都格外高兴。
腊月二十八,周山一家来到了二姨家。
二姨夫也当过兵,当年和三姨夫一起参的军,只是在攻打锦州的时候当了逃兵,所以现在没有每月五元的补贴。
一说起这事,二姨夫就会说:“不跑就没命了,一个连就活下来三个,这三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