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旺听了宋东方的话,赞同地点点头,随后打电话叫袁国岭过来。
等人都到齐后,谢云旺接着说道:
“老宋说得对,理发的问题必须一并解决。
老宋,你和老袁负责解决理发难题;政工部门则从思想层面入手,解决大家如何看待困难以及怎样团结的问题。
我再强调一遍,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但大家要正确对待,对待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志要像亲人一样,相互包容、融合。
大家想想,要是那两个打架的人都来自老厂,还会打起来吗?肯定不会。”
刘海福点头表示认同,其实他早就知道这件事,昨天他就在现场,只是当着领导的面,他没好意思说。
回到科室后,刘海福叫来李云顺,把这项任务交给他,要求他写一份宣传材料,重点突出两点:
一是困难是暂时的,肯定会得到解决;
二是大家来自不同地方,要正确对待三线建设的战友,要知道以后都在这山沟里生活,用不了几十年,大家说不定都成亲戚了。
李云顺接到任务后,思索良久,却不知从何下笔。
回家吃晚饭时,他说起了这件事,两个弟弟抢着描述当时的情况。
说完后,李雷顺还提到当时李文化就在他前面。
李文化是党委委员、职工代表,也是劳动模范,大家都认识他。
他常说,从记事起就经历战乱和饥荒,解放前资本家的冷酷无情,让他对旧社会深恶痛绝。
到了保东后,军工厂的良好环境以及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工人待遇,让他深刻认识到,只有毛主席和共产党才是他的大救星。
他对待工作满腔热忱,每天都主动加班,月月超额完成任务。
他的热情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厂里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领导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希望这样的同志越来越多,也希望保东能为抗美援朝前线部队生产出更多物资。
由于自身努力和领导关怀,1951年7月1日,刚到保东不久的李文化就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还被评为厂级先进生产工作者,1952年又被评为省部级劳动模范。
三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