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转业,来到保东机械厂,成立三线筹备组时他主动申请,指挥部任命他为保卫筹备组组长。
他人未到三线,先安排刚转业的弟弟候焕耒来到三线当了司机。
分房前,他找公社派出所将家里的户口分为两本,一本是母亲、弟弟、老大、老二那本,还有自己、老婆、老三、老四、老五那本,要房时,他找了宋东方要了两套房。
分房后,他回西南接来母亲及妻小。
候妻来了,转正当了工人,到铸造木工组当了名木工。
大儿子候小勇入厂分到生产科,当了半成品管理员,二女儿也入了厂,三女儿及老四上了学,老五上了幼儿园。
建护坡时,佟三枪、安得志领人修好护坡道路后候焕东带着他的人起个院。
两户一院中间一个对开的铁大门,很气派。
候焕东在这个家是皇上,妻子叫他‘当家的’。
他这个‘当家的’是真的,结婚后家里吃的用的都靠他挣,部队当连长,到地方当副科长,又当科长,妻子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老家村里的人也认为他是最有出息、最大的官。
这次,她与候焕耒入厂,多亏当家的找了老家战友改了户籍及档案。
她对自己丈夫是从心里认可,自己吃的不好,干活累点,无所谓。
但她每天必须给丈夫做个菜,烫壶酒。
有人讲,没有不是的父母。
其实不然,人之初,性是善。
在善的环境下,成长的人,他的思想行为都会善良,但在不善的环境里,却不是。
而这不善的环境,第一个就是原生家庭造成的,他家就是如此。
侯家吃饭,有规定长辈先吃,长辈下桌,晚辈才能上桌。
上了桌,有多少就是多少,吃不饱饿着。
候焕东家的碗橱有锁头,只有候焕东妻子能打开。
他家的早餐有粥,粥多为昨晚特意留下的米饭加上少量菜叶做的菜粥,再有高粱米饭或玉米面大饼子、咸菜。
早上,他家做菜,那是给当家带的。
晚饭要单独做一菜。
菜好了,候焕东和他妈一起先吃,候焕东每天还要喝几两。